wén chán
闻蝉
dù yǔ jìng hé yuān nián nián jiào shǔ mén |
杜宇竟何冤 年年叫蜀门 |
zhì jīn xián jī hèn zhōng gǔ diào cán hún |
至今衔积恨 终古吊残魂 |
fāng cǎo mí cháng jié hóng huā rǎn xuè hén |
芳草迷肠结 红花染血痕 |
shān chuān jǐn chūn sè wū yè fù shuí lùn |
山川尽春色 呜咽复谁论 |
《闻蝉》古诗词释义:
杜牧的《闻蝉》是通过对蝉鸣声的描绘,来表达一种悲凉和哀伤的情感。以下是逐段解释:
1.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 - 这一句引用了古代蜀国国君杜宇(传说中的望帝)的故事。杜宇去世后魂魄化为杜鹃鸟(即子规、布谷鸟),每年春天在蜀地哀鸣,哀叹自己的悲剧命运。诗人借“杜宇”和“蜀门”隐喻哀伤和悲剧。
2. **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 - “衔积恨”意思是带着深深的遗憾,“吊残魂”则是悼念死去的魂魄。这两句诗通过蝉(即子规鸟)的叫声,表达了对过去的遗憾和对逝者的哀悼,暗示蝉鸣声中包含着无尽的悲情和不平。
3. **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 -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悲伤和血泪交加的景象。芳草似乎缠绕着诗人的心肠,暗示着内心的痛苦和纠结;红花仿佛浸染了血迹,象征着悲剧和痛苦的痕迹。这一景象强化了诗人对过去痛苦经历的回忆和难以忘怀的情感。
4. **山川尽春色,呜咽复谁论** - 这句话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象,山川被春色覆盖。然而,即便如此,诗人的内心仍无法平静,似乎有无尽的悲伤在心中涌动。后半句“呜咽复谁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法与人分享这种悲伤的情感。
综上所述,杜牧的《闻蝉》通过借物抒情,以蝉鸣为媒介,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哀悼、对不平的愤怒以及对永恒生命中无尽痛苦的思考。
《闻蝉》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闻蝉》诗作,以蝉这一自然界的生物为抒情对象,通过咏蝉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历史事件的沉痛思考和对逝去生命的深深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象征,使得这首诗充满了丰富的内涵。
首句“杜宇竟何冤”,用古代蜀国的杜宇(传说中的蜀王)的典故,引出了“年年叫蜀门”的景象,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生命的轮回。杜宇的哀鸣,既是对他自己悲剧命运的感慨,也寓意了对历史悲剧的无限哀悼。随后,诗人直接点明“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将这种哀怨和怀念之情推向高潮,强调了这种悲痛和怀念跨越时间的永恒性。
接下来的“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两句,用自然景观的描写来象征内心的痛苦和悲凉。芳草和红花分别代表了生命的美好和希望,而“迷肠结”和“染血痕”则暗示了这些美好事物背后的残酷和悲惨。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悲剧色彩,也深化了诗人对生命、历史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山川尽春色,呜咽复谁论”结尾,以广阔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春色满山河的美丽画面。然而,在这美好的自然景观下,诗人的内心却充满了哀伤,对过去的苦难和不公发出无法言说的呜咽。这句诗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历史沉痛记忆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咏叹蝉的哀鸣,巧妙地融合了历史、自然与个人情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冲突,既表现了诗人对历史悲剧的深沉感慨,也体现了对生命、时间、美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深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