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sūn yì rén shān jū
题孙逸人山居
xué tā qū shì shǎo shēn jī zǐ gé qīng xiāo bàn yǎn fēi |
学他趋世少深机 紫阁青霄半掩扉 |
shān lù yuǎn huái wáng zǐ jìn shī jiā zhǎng yì xiè xuán huī |
山路远怀王子晋 诗家长忆谢玄晖 |
bǎi nián bù kěn shū róng rǔ shuāng bìn zhōng yīng lǎo shì fēi |
百年不肯疏荣辱 双鬓终应老是非 |
rén dào qīng shān guī qù hǎo qīng shān céng yǒu jǐ rén guī |
人道青山归去好 青山曾有几人归 |
《题孙逸人山居》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题孙逸人山居》,描绘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哲理探讨。让我们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学他趋世少深机,紫阁青霄半掩扉**:
- 这一句表达的是孙逸人学习了一些社会人士,但没有沉溺于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中。"紫阁青霄"象征了高官显赫的位置,"半掩扉"则表达了孙逸人对待名利的态度,既非完全拒绝,也不是全然追求,而是保持一种中庸的态度。
2. **山路远怀王子晋,诗家长忆谢玄晖**:
-"山路远怀王子晋",王子晋是传说中的神仙,这里暗示孙逸人向往的是一种远离尘嚣、接近仙人的隐逸生活。"诗家长忆谢玄晖",谢玄晖是南朝诗人,暗示孙逸人在文学艺术上有着高雅的追求,常怀追忆之情。
3. **百年不肯疏荣辱,双鬓终应老是非**:
- 这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百年不肯疏荣辱",意思是无论经历多少荣华富贵或困苦失意,孙逸人始终坚守自己的本心,不愿轻易放弃或逃避。"双鬓终应老是非",意味着岁月更迭,一切荣辱是非最终都会化为过眼云烟。
4. **人道青山归去好,青山曾有几人归**:
-"人道青山归去好",引用了一种传统的隐居观念,即大自然的青山是隐居和追求精神宁静的理想之地。"青山曾有几人归",则暗示了虽然有无数人向往隐居生活,但能够真正归隐并坚持到底的人并不多,强调了隐居生活的艰难和不易。
整首诗通过描绘孙逸人的山居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真正能够实现隐居理想之人的敬仰与感慨。
《题孙逸人山居》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题孙逸人山居》这首诗通过对孙逸人山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由、自然以及超然于尘世之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荣辱、是非的深刻反思。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 **“学他趋世少深机,紫阁青霄半掩扉”**。这一句开篇即展现出对孙逸人(此处的孙逸人可能是杜牧虚构的人物,用以表达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生活状态的描绘。通过“学他趋世少深机”这一描述,表明了孙逸人与世无争,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不同于尘世中复杂多变的人事与权谋。他所居住的“紫阁青霄半掩扉”,即紫阁之巅,云霄之上的半掩之门,营造出一种高远、宁静、超脱的氛围,反映了孙逸人居住环境的幽静与高雅。
2. **“山路远怀王子晋,诗家长忆谢玄晖”**。这两句中“王子晋”和“谢玄晖”分别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仙人和诗人。通过引用这两位历史人物,杜牧表达了对孙逸人既怀揣着对仙界的向往(王子晋是传说中的仙人),又在诗歌创作中缅怀和致敬谢灵运(谢玄晖是谢灵运的字,谢灵运也是东晋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这里暗示了孙逸人不仅在生活上追求超脱,而且在精神层面也具有高远的追求与深厚的文学素养。
3. **“百年不肯疏荣辱,双鬓终应老是非”**。这两句揭示了对人生荣辱、是非的深刻反思。在孙逸人的生活中,他或许并不愿意去追求名利和荣誉,也不愿过分担忧或逃避人生的挫折与争议。尽管他在生活上坚守自我,但时间的流逝最终会让他面对岁月带来的变化,头发会变白,也终将无法避免人生的磨难和是非。这句话体现了杜牧对孙逸人性格的钦佩,以及对人生有限、时间永恒的感慨。
4. **“人道青山归去好,青山曾有几人归”**。这两句以反问的形式,提出了对自然生活与人生归宿的思考。人们常说,青山是理想的归宿,但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够回归自然,过上这样的生活呢?这既是对孙逸人生活方式的赞美,也是对现代社会中追求物质与名利而难以实现内心宁静的普遍现象的反思。
综上所述,杜牧的《题孙逸人山居》不仅描绘了孙逸人理想中的山居生活,展现了对自然与超脱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深刻探讨了人生价值、自然与人性的复杂关系。通过这首诗,杜牧不仅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也反映了对现实社会中追求与困境的思考,展现了丰富的哲理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