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ù huái

寓怀

作者:许浑 
xī nián shuāng xié háng     chí shàng ǎi chūn huī
昔年双颉颃   池上霭春晖
xiāo hàn lì yóu qiè     dào liáng xīn yǐ wéi
霄汉力犹怯   稻粱心已违
lú zhōu hán dú sù     yú sāi yè gū fēi
芦洲寒独宿   榆塞夜孤飞
bù jí yíng cháo yàn     xī fēng xiāng bàn guī
不及营巢燕   西风相伴归

《寓怀》古诗词释义:

《寓怀》这首诗是许浑所作,通过描绘过去与现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怀念以及对于自由与归宿的渴望。下面对每一句进行解释:

1. **昔年双颉颃,池上霭春晖**:
这两句描绘了过去美好的时光。"双颉颃"指的是两个并驾齐驱、相互竞争或相伴的形象,这里用来比喻过去诗人与某人或某个时期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池上霭春晖"描绘了一幅春日池塘边景色明丽的景象,"霭"字描绘了春日的和煦阳光在水面轻柔地洒下,营造出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

2. **霄汉力犹怯,稻粱心已违**:
"霄汉"是指天空,"力犹怯"暗示了力量、勇气或是某种能力的缺乏,这里可能是诗人对自己在过去时光中追求的某种目标(如理想、荣誉等)的描述,但内心深处感到无力达到。"稻粱心已违"暗示了内心对物质或世俗生活的需求与追求("稻粱"常用来比喻生活所需的食物),但实际行动或选择却背离了这种追求,表达了一种内心的挣扎或不满足。

3. **芦洲寒独宿,榆塞夜孤飞**:
"芦洲寒独宿"描绘了现在孤独、寒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在芦苇丛中度过,突出了孤独与冷清的氛围。"榆塞夜孤飞"可能是诗人独自在夜晚飞过榆树的林间,"孤飞"与前一句形成呼应,都强调了诗人的孤独状态。

4. **不及营巢燕,西风相伴归**:
"不及营巢燕"表达了对自由和稳定生活的向往,燕子能够建巢安家,而诗人却无法做到。"西风相伴归"可能是诗人想象或希望在西风的陪伴下,能够寻找到一个可以安定下来的地方,回归一个温暖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不同情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怀念与对自由、归宿的渴望。

《寓怀》古诗词赏析:

许浑的《寓怀》一诗,深沉而富含哲理,通过描绘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失落,以及对未来的感慨,传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和对生活哲思的探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昔年双颉颃, 池上霭春晖”,开篇便以“双颉颃”(颉颃,形容鸟儿飞舞上下,自由自在)描绘了过去岁月的美好,池塘上春日的光辉给人以温暖和生机的意象,隐含着诗人对过去快乐时光的回忆与留恋。

**颔联**:“霄汉力犹怯, 稻粱心已违”,进入转折,以“霄汉”(高空)与“稻粱”(比喻生活中的追求与现实)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过去虽有远大志向,但在生活压力与现实约束面前感到力不从心,心已不能完全与梦想相随,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颈联**:“芦洲寒独宿, 榆塞夜孤飞”,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孤独与无助感。芦洲的寒夜、榆塞的孤飞,都暗示了诗人在困难面前的孤寂与奋斗,同时预示着孤独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也是成长与自立的必经之路。

**尾联**:“不及营巢燕, 西风相伴归”,以“营巢燕”(筑巢的燕子)与诗人进行对比,燕子在西风中回归巢穴,象征着回归与和谐,而诗人却未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孤独与挣扎,也暗含了对找到内心平静与归属感的渴望。

整体而言,《寓怀》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歌,通过自然景物与生活情境的对比,以及情感与哲理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更是一次对生命本质和追求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思考与感悟。

许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