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 dì yù jū chóng shèng sì gǎn shì
下第寓居崇圣寺感事
cǎo táng jìn xī guō yáo duì jìng tíng kāi |
草堂近西郭 遥对敬亭开 |
zhěn nì hǎi yún qǐ diàn liáng shān yǔ lái |
枕腻海云起 簟凉山雨来 |
gāo gē huái dì fèi yuǎn fù yì tiān tāi |
高歌怀地肺 远赋忆天台 |
yīng xué xiāng rú zhì zhōng xū sì mǎ huí |
应学相如志 终须驷马回 |
xī yán yǒu gāo xìng lù pì jǐ rén zhī |
西岩有高兴 路僻几人知 |
sōng yīn huā kāi wǎn shān hán jiǔ shú chí |
松荫花开晚 山寒酒熟迟 |
yóu cóng suí yě hè xiū xī yù líng guī |
游从随野鹤 休息遇灵龟 |
zhǎng jiàn lín wēng shuō róng huá shì jiù shí |
长见邻翁说 容华似旧时 |
《下第寓居崇圣寺感事》古诗词释义:
许浑的这首《下第寓居崇圣寺感事》充满了深深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期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际遇、志向与理想的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每一句的大致解释:
1. **草堂近西郭,遥对敬亭开**:草堂靠近西城门外,远望可以看见敬亭山。这里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靠近自然的居住环境。
2. **枕腻海云起,簟凉山雨来**:躺在床上,看着海面上的云朵起起落落,竹席因为山雨的到来而变得凉爽。这两句用自然景象的变化来比喻诗人的思绪与心情的波动。
3. **高歌怀地肺,远赋忆天台**:高声歌唱,怀想着大地的深邃,远行赋诗,追忆天台山的壮丽。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远方、理想之地的向往。
4. **应学相如志,终须驷马回**:应该学习司马相如的志向,最终希望能够满载而归。引用历史人物司马相如的故事,表达诗人虽处逆境,仍怀有不屈不挠、追求理想的精神。
5. **西岩有高兴,路僻几人知**:西岩有让人愉悦的景色,但道路偏僻,几人能知。这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隐逸之美,但也暗含了知音难觅的感慨。
6. **松荫花开晚,山寒酒熟迟**:松树下的花开放得比较晚,山上寒冷,酒酿得也慢。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季节变化,也暗喻了诗人对生活节奏的适应与内心的平和。
7. **游从随野鹤,休息遇灵龟**:游走的朋友像野鹤一般自由自在,休息时遇到了灵龟,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8. **长见邻翁说,容华似旧时**:常常看到邻居家的老人在说话,他们的容颜似乎和过去一样。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简单、朴实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然保持乐观向上、追求理想的精神状态。
《下第寓居崇圣寺感事》古诗词赏析:
许浑的这首《下第寓居崇圣寺感事》以深沉的感慨与细腻的描绘,构筑出一个寓居于崇圣寺,面对西郭与敬亭山的诗人形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环境与情感的融合**: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环境画面——草堂位于西郭,面对敬亭山开,暗示了诗人远离尘嚣,独处一隅的心境。海云的起起落落、山雨的不期而至,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
2.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高歌怀地肺,远赋忆天台”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高人逸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深处追求的渴望。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状态的反思和对自我价值的追寻。
3. **功名与归隐的选择**:“应学相如志,终须驷马回”借司马相如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的淡泊,以及对于归隐的向往。这是对人生选择的深度思考,展现了诗人的超然态度。
4. **自然与人生的隐喻**:“西岩有高兴,路僻几人知”通过西岩的隐秘与美好,隐喻了人生的不易被发现的美好与价值。这种对于生活的细腻观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5. **友情与生活的态度**:“游从随野鹤,休息遇灵龟”通过与自然生物的互动,描绘了诗人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这种对友情的珍惜与对自然的亲近,反映了诗人生活的温馨与宁静。
6. **对时间与永恒的探讨**:“长见邻翁说,容华似旧时”通过邻翁的出现,诗人用一种怀旧的语气,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主题。这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综上所述,许浑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理想与现实、友情与时间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