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ǎo fā tiān jǐng guān jì lǐ shī huì
晓发天井关寄李师晦
huái tǔ qì jīng huá jiù shān guī lù shē |
怀土泣京华 旧山归路赊 |
jìng yī chán kè yuàn yōu xué yě rén jiā |
静依禅客院 幽学野人家 |
lín wǎn niǎo zhēng shù yuán chūn dié hù huā |
林晚鸟争树 园春蝶护花 |
dōng mén yǒu xián dì shuí zhǒng shào píng guā |
东门有闲地 谁种邵平瓜 |
《晓发天井关寄李师晦》古诗词释义:
这首《晓发天井关寄李师晦》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从天井关出发,前往未知的远方,同时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感悟。以下是对每一句的解释:
1. **怀土泣京华,旧山归路赊**:诗人远离故乡,思念之情深重,泪水在京城中流下。这里的“京华”指的是京城,代表繁华与喧嚣的都市生活。诗人感叹自己离开家乡,返回的路途显得遥远而艰难。
2. **静依禅客院,幽学野人家**:诗人选择在禅院静坐,仿佛在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净化。同时,他也开始学习像乡村人家一样生活,表现出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可能也反映了他对喧嚣都市生活的厌倦。
3. **林晚鸟争树,园春蝶护花**:晚上的树林中,鸟儿们争着栖息在树上,春天的花园里,蝴蝶围绕花朵翩翩起舞。这两句描绘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4. **东门有闲地,谁种邵平瓜**:诗人想象着东门附近有空闲的土地,是否有人种植了邵平瓜。邵平是汉代的一位隐士,据说他善于种瓜,这里的“邵平瓜”可能象征着闲适、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诗人表达了对未来可能生活的期待,期望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地,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自由自在生活的期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晓发天井关寄李师晦》古诗词赏析:
许浑的《晓发天井关寄李师晦》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离别与回归、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复杂情感。以下是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与主题
诗题“晓发天井关寄李师晦”揭示了诗的主要内容是早晨从天井关出发,向朋友李师晦寄送的诗。题目中的“晓发”暗示了离别时刻的黎明,预示着诗中情感的复杂与深刻。
### 首联:“怀土泣京华,旧山归路赊。”
- **怀土泣京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即使在京都这样的繁华都市,心中的故乡之情仍难以消减。这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离乡背井的无奈。
- **旧山归路赊**:字面上指回归故乡的路途遥远,深层含义则是表达回归心灵归宿的困难和艰辛。这里运用了“赊”字,形象地描绘出回乡之路的漫长和不易,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未知前路的担忧和对当前处境的感慨。
### 颔联:“静依禅客院,幽学野人家。”
- **静依禅客院**:诗人选择在禅院中静坐,不仅体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表明了在远离喧嚣尘世中的心灵寻求宁静。禅院常常象征着心灵的避风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寻求和平与解脱。
- **幽学野人家**:这里描绘了诗人学效乡村人家的生活方式,追求一种远离尘嚣、贴近自然的生活状态。这不仅是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心灵回归自然的一种渴望。
### 颈联:“林晚鸟争树,园春蝶护花。”
- **林晚鸟争树**:傍晚时分,林间的鸟儿争先恐后地回到树上栖息,这是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它象征着生命回归自然、寻求庇护的状态,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内心渴望回归和安宁的倾向。
- **园春蝶护花**:春天,园中的蝴蝶围绕着鲜花翩翩起舞,仿佛在护花。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也隐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赞美。
### 尾联:“东门有闲地,谁种邵平瓜。”
- **东门有闲地**:诗人设想在东门外有一片空地,暗示着一片未被世俗所染、可以自由耕种的心灵净土。
- **谁种邵平瓜**:“邵平瓜”出自《汉书》,原指汉初隐士邵平在长安东门种瓜的故事,这里借喻诗人希望在这片闲地上种瓜,过着简单自在的生活,远离尘世的纷扰,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平静生活的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回归、自然与城市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复杂世界中寻求心灵安顿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巧妙地融合了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许浑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