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ǐ yuǎn shū
喜远书
shān zài shuǐ tāo tāo liú nián yù èr máo |
山在水滔滔 流年欲二毛 |
xiāng tán guī mèng yuǎn yān zhào kè chéng láo |
湘潭归梦远 燕赵客程劳 |
lù xiǎo hóng lán zhòng yún qíng bì shù gāo |
露晓红兰重 云晴碧树高 |
féng qiū zhèng duō gǎn wàn lǐ bié tóng páo |
逢秋正多感 万里别同袍 |
《喜远书》古诗词释义:
### 许浑《喜远书》逐段解释
**山在水滔滔,流年欲二毛,湘潭归梦远,燕赵客程劳.**
- **山在水滔滔:** 山峦耸立于水流浩瀚的景象中,仿佛连绵不绝的山脉与奔腾的江河相映成趣。这里以山和水的形象开篇,营造了一种壮阔而又深沉的氛围。
- **流年欲二毛:**"流年"指的是时光的流逝,"二毛"是指两鬓斑白。这句话意味着岁月的流逝,自己已渐渐年迈,双鬓生出了白发,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年华易逝的感慨。
- **湘潭归梦远,燕赵客程劳:**"湘潭"和"燕赵"分别是中国古代的地理区域名,这里借指诗人的故乡与他漂泊的地方。诗人梦见回故乡湘潭的旅程显得遥远而艰辛,也暗示了他离乡背井、客居他乡的生活状态,饱含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旅途劳顿的感慨。
**露晓红兰重,云晴碧树高,逢秋正多感,万里别同袍.**
- **露晓红兰重:** 早晨的露水使得红兰花更加鲜艳,强调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这里以自然景象的美好,反衬出内心的复杂情感,或许蕴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 **云晴碧树高:** 阳光明媚的天空下,树木郁郁葱葱,显得格外高大。这一景象与上句形成呼应,同样是在描绘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自然画卷,同时暗示诗人内心世界的某种宁静与憧憬。
- **逢秋正多感:**"逢秋"既指季节的变化,也可能是人生中某段重要时刻的象征。"多感"则表达了诗人面对时令更迭、人生变迁时所产生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担忧和感慨。
- **万里别同袍:**"万里"形容距离遥远,"同袍"原指同袍之士,此处泛指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友人的思念和感慨,强调了友谊的深厚以及与朋友分别的不舍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离乡背井、家乡思念、友情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叹,情感丰富而深沉。
《喜远书》古诗词赏析:
许浑的《喜远书》是一首表达诗人欣喜于远方友人书信到来的诗,充满了对友情、时间和自然景观的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山在水滔滔
诗人以山与水的壮阔景象作为开篇,用“山在水滔滔”描绘出一幅广阔、流动的自然景观。山与水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宏伟与流动之美,也预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即在广阔的世界中寻求稳定与归宿感。
### 流年欲二毛
“流年欲二毛”表达了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这里的“二毛”指的是头发开始变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流逝。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对岁月无情、生命短暂的无奈和感慨。
### 湘潭归梦远,燕赵客程劳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与友人相聚的渴望。湘潭与燕赵两地相距甚远,因此“归梦远”不仅指距离上的遥远,更蕴含了时间上的久远和情感上的牵挂。同时,“客程劳”暗示了诗人或友人在外的奔波和辛劳,表达了对友人旅途之苦的关切。
### 露晓红兰重,云晴碧树高
这两句诗描绘了清晨露水中的红花和晴空下的绿树,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通过“露晓红兰重”与“云晴碧树高”的对比,诗人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美好,也通过这样的景色暗示了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 逢秋正多感,万里别同袍
最后一句“逢秋正多感”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相遇时的感慨,秋天常被视为收获和离别的季节,这里的“多感”既包含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可能是对与朋友别离的不舍。而“万里别同袍”则进一步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和离别的痛苦,万里之遥的距离使得友人间的相聚更加难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与怀念。
整体而言,《喜远书》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绘和对时间、友情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也蕴含了对岁月、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