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luò zhōng qiū rì

洛中秋日

作者:许浑 
nán guó bié jīng nián     yún qíng bō jiē tiān
南国别经年   云晴波接天
pú shēn xī chì xì     huā nuǎn zhè gū mián
蒲深㶉鶒戏   花暖鹧鸪眠
zhú àn xiāng fēi miào     fēng yīn chǔ kè chuán
竹暗湘妃庙   枫阴楚客船
wéi yīng dòng tíng yuè     wàn lǐ gòng chán juān
唯应洞庭月   万里共婵娟

《洛中秋日》古诗词释义:

许浑的这首《洛中秋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洛水景象,以及诗人对此景的深深感慨。下面,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含义:

1. **南国别经年,云晴波接天**:这里的“南国”指的是南方的国家或地区,暗示了诗人远离家乡,在这里度过了一年的时间。在“云晴”的秋日里,水波与蓝天相接,展现出一幅清澈、明亮的画面。

2. **蒲深㶉鶒戏,花暖鹧鸪眠**:蒲草深处,红颈鸭在水中嬉戏,花丛之中,鹧鸪鸟在温暖的秋日里安然入眠。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中的生动场景,展现了秋日的宁静与生机。

3. **竹暗湘妃庙,枫阴楚客船**:竹林环绕的湘妃庙显得幽暗而神秘,枫树的阴影之下,停泊着楚地的船只。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含了历史和文化的元素,增添了一份古朴与深沉的韵味。

4. **唯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这一句引用了“洞庭月”的典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或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诗人眼中,无论相隔多远,只要共赏一轮明月,就能感受到彼此的思念与连结,寄托了对团圆和亲情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洛水秋日的美景,同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对远方的思念,营造出一种悠远而深情的意境。

《洛中秋日》古诗词赏析:

《洛中秋日》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许浑所作,以秋日的洛阳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富有季节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壮丽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和谐,也融入了对历史与人文的深切感慨。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1. 题目与背景
题目中的“洛”指的是洛阳,古时为东都,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首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诗人在秋天来到洛阳,通过笔下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既有自然美,又有历史韵味的意境。

### 2. 景观描写
诗中“南国别经年,云晴波接天”开篇即描绘了南方特有的秋日景象。这里的“云晴波接天”不仅展现了天气的晴朗,也通过“波接天”的宏大景象,暗示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惊叹。

“蒲深㶉鶒戏,花暖鹧鸪眠”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水域生态的生机与宁静。蒲草深长、㶉鶒(一种水鸟)在水中嬉戏,花暖花开、鹧鸪在花间安眠,这些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也营造出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

“竹暗湘妃庙,枫阴楚客船”通过“竹暗”和“枫阴”的意象,不仅描绘了竹林的幽深和枫树的茂密,还通过“湘妃庙”和“楚客船”的设置,将历史文化和人文元素融入自然景观中,增强了诗歌的文化深度。

“唯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最后两句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通过“洞庭月”与“万里”来表达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通情感。这里的“共婵娟”不仅指的是共享月色的美好,更隐含了诗人对天下人共享和谐、美好的深深祝愿,以及对人类共通情感的探讨。

### 3. 情感与主题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文化的感慨。同时,通过“共婵娟”的表达,传递出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宽广胸怀,强调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情感共鸣与共通性。这种情感的升华,使得《洛中秋日》不仅仅是一幅自然景观的画卷,更是一首蕴含哲思、情感丰富的人文诗篇。

总之,许浑的《洛中秋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历史文化的感悟以及对人类共通情感的探讨,是一首兼具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的佳作。

许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