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ng fù jīng shī suàn shān jīn sòng kè hái jīng zhǔ
将赴京师蒜山津送客还荆渚
gù guó wú guī chù guān xián yì yuǎn yóu |
故国无归处 官闲忆远游 |
wú sēng mò líng sì chǔ kè dòng tíng zhōu |
吴僧秣陵寺 楚客洞庭舟 |
jiǔ bìng xiān zhī yǔ zhǎng pín zǎo jué qiū |
久病先知雨 长贫早觉秋 |
zhuàng xīn néng jǐ xǔ yī shuǐ gèng dōng liú |
壮心能几许 伊水更东流 |
《将赴京师蒜山津送客还荆渚》古诗词释义:
许浑的这首《将赴京师蒜山津送客还荆渚》是一首诗人在即将离开某个地方前往京城的背景下,对过往时光与情感的回顾与感慨。以下是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首句:“故国无归处”**
“故国”指的是诗人过去生活的地方或心中的家乡。“无归处”意味着没有可以返回的地方,或是无法回到过去,表达了一种对过往不可追回的感慨。
**次句:“官闲忆远游”**
“官闲”说明诗人当前官职并不忙碌,有空闲的时间。“忆远游”则表示在空闲的时间里,诗人常常回忆过去的旅行和游历。这句话表达了对过往自由与冒险生活的怀念。
**第三句:“吴僧秣陵寺”**
“吴僧”指的是来自吴地(泛指长江下游地区)的僧人。“秣陵寺”则具体点出了一个地点,位于南京的寺庙。这一句似乎在提到遇见或与来自吴地的僧人在秣陵寺的邂逅,可能是共同的兴趣或交流。
**第四句:“楚客洞庭舟”**
“楚客”指的是来自楚地(古代楚国之地,长江中游)的旅人。“洞庭舟”则指向洞庭湖的船只。这一句可能是诗人对过往与楚地旅人乘船在洞庭湖上的回忆,也或是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第五句:“久病先知雨”**
“久病”说明诗人长期患病。“先知雨”则是说在生病的长日里,能预先感知到天气的变化,尤其是下雨。这句话反映了病中生活的敏感与对自然现象的细微察觉,也可能是对时光流逝、生活不易的体悟。
**第六句:“长贫早觉秋”**
“长贫”指的是长久的贫穷生活。“早觉秋”意味着在贫穷的生活中,早早就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即对贫穷生活的深刻感知。这句诗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深切感慨,以及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无奈。
**末句:“壮心能几许,伊水更东流”**
“壮心”指的是壮志、豪情。“伊水”是中国河南省的一条河流,这里借指时间流逝的象征。整句的意思是,年轻的豪情与壮志能有多少,就像伊水一样,它会继续向东流去,象征时间与生命的不断流逝,暗示了诗人对自己青春与未来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回忆过往的游历与生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生活不易以及对青春与梦想的感慨。诗人在即将踏上新的旅程之际,回顾与反思,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包含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
《将赴京师蒜山津送客还荆渚》古诗词赏析:
许浑的《将赴京师蒜山津送客还荆渚》是一首充满深沉情感与哲理的诗篇。此诗不仅描绘了诗人在离别时刻的感慨,也表达了对人生、时光流逝以及对过往经历的深刻反思。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 **主题与情感**:整首诗围绕着离别、思乡、时光流逝和人生哲理展开。诗人身处远离家乡的异乡,内心充满对故国的思念与对官场的闲散生活的反思。离别的情绪贯穿始终,与对未来的期待交织,展现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情感。
2. **结构与布局**:诗的首句“故国无归处”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离乡背景,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接下来,诗人通过“官闲忆远游”这一对比,凸显了对自由游历的向往与现实中官场闲散生活的不满足。吴僧与楚客的引用,不仅增添了诗的文学色彩,也暗示了诗人对宗教或超脱世俗生活的思考。最后,诗人借助对自然景象的描述(如雨、秋、伊水)和对个人体验(如病痛、贫穷、时间流逝)的反思,深化了主题,使得整首诗的结构紧凑而富有层次。
3. **用词与修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如“久病先知雨”与“长贫早觉秋”的对比,通过个人的病痛和贫穷提前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暗喻了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对生活状态的深刻洞察。而“壮心能几许”则直接表达了对年轻时梦想与现实落差的感慨,引人深思。
4. **艺术效果**:全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而不失哲思,展现出许浑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个人经历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观和季节变换的生动刻画,诗人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时间、情感的深入思考。
综上所述,许浑的《将赴京师蒜山津送客还荆渚》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对人生哲理深刻反思的展现,其艺术价值在于情感的真挚流露、结构的巧妙安排以及语言的精炼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