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ì léng jiā sì chén qǐ fàn zhōu , dào zhōng yǒu huái

自楞伽寺晨起泛舟,道中有怀

作者:许浑 
zhào tuó xī bài yǐ dēng tán     mǎ yuán nán zhēng tǔ yǔ kuān
赵佗西拜已登坛   马援南征土宇宽
yuè guó jiù wú táng yìn shòu     mán xiāng jīn yǒu hàn yì guān
越国旧无唐印绶   蛮乡今有汉衣冠
jiāng yún dài rì qiū piān rè     hǎi yǔ suí fēng xià yì hán
江云带日秋偏热   海雨随风夏亦寒
lǐng běi guī rén mò huí shǒu     liǎo huā fēng yè wàn zhòng tān
岭北归人莫回首   蓼花枫叶万重滩

《自楞伽寺晨起泛舟,道中有怀》古诗词释义:

许浑所作的这首诗《自楞伽寺晨起泛舟,道中有怀》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自然景观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以下是对诗句的逐段解释:

1. **赵佗西拜已登坛**:这句提到了秦朝末年赵佗统一岭南的事迹。赵佗率领南越国(秦朝在岭南地区设立的藩属国)向西进发,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里用赵佗的故事,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力量的转移。

2. **马援南征土宇宽**:马援是东汉时期的名将,南征交趾(今越南北部),扩张了汉朝的领土。这句诗通过描述马援的南征,表达了作者对开拓和扩张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怀念。

3. **越国旧无唐印绶**:诗句提到“越国”(古代位于今浙江省南部和福建省北部的地区)在唐朝之前未曾有唐王朝的官印(印绶)。这里对比了古代与现在的不同,反映了历史的演进和文化的交融。

4. **蛮乡今有汉衣冠**:此句承上,指的是在原本是“蛮乡”的地方,如今有汉人(包括唐人)的衣冠(服饰)和文化,说明了文化的传播和融合。

5. **江云带日秋偏热**:描述了秋天的江边,云彩与太阳相伴,然而由于江风带来的是夏天的温暖,所以感觉偏热。这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6. **海雨随风夏亦寒**:指海上夏季的雨随风而来,让人感到寒冷。这里通过描述夏天的雨,表达了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现象的敏感观察,以及可能蕴含的对某种氛围或情绪的暗示。

7. **岭北归人莫回首**:诗句表达了对离家远行之人的关怀与期盼,希望他们在翻越北岭时不要回头,暗示了对未知旅程的鼓励和对故乡的思念。

8. **蓼花枫叶万重滩**:最后,诗人描绘了江边繁茂的蓼花和枫叶,以及绵延不绝的河滩。这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可能是对逝去的时光、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或是对生活境遇的某种感慨。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历史、自然和情感的融合,展现了作者对过往的回忆、对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和亲情的深切怀念。

《自楞伽寺晨起泛舟,道中有怀》古诗词赏析:

许浑的这首诗《自楞伽寺晨起泛舟,道中有怀》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富有深意的文学场景。以下是对其的赏析:

1.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诗的前两句“赵佗西拜已登坛, 马援南征土宇宽”通过提及汉朝时期的两位名将赵佗和马援,展示了岭南地区从汉朝开始的开发与历史的沿革,意在表现岭南地区自古以来的开发与变迁。

2. **文化传承**:“越国旧无唐印绶, 蛮乡今有汉衣冠”这一句表明了从古代越国到现今的岭南地区,在文化上与历史上的联系与传承。唐印绶象征权力与文化的延续,而“汉衣冠”则代表了文化的承继和文明的积淀。

3. **自然景观的描绘**:“江云带日秋偏热, 海雨随风夏亦寒”描绘了岭南地区的自然景观,通过“秋偏热”和“夏亦寒”这样的描述,展现了岭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同时也隐喻着作者对环境变化和个人情感的微妙把握。

4. **情感的寄托**:“岭北归人莫回首,蓼花枫叶万重滩”这两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前行的决绝。岭北的“归人”象征着对过去的眷恋与不舍,而对“莫回首”的劝诫,则体现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对前行的坚定。蓼花与枫叶的描绘,既有自然的美丽,也蕴含着离别与变迁的意味,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综上所述,许浑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岭南地区的历史变迁和自然景观,更通过情感的寄托,展现了个人在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思考与感悟。通过这种深度的挖掘与表达,诗作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学魅力和人文关怀。

许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