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 dì yí yǒu rén
下第贻友人
xī yán quán luò shuǐ róng kuān líng wù wān yán hēi chù pán |
西岩泉落水容宽 灵物蜿蜒黑处蟠 |
sōng yè zhèng qiū qín yùn xiǎng líng huā chū xiǎo jìng guāng hán |
松叶正秋琴韵响 菱花初晓镜光寒 |
yún kāi xīng yuè fú shān diàn yǔ guò fēng léi rào shí tán |
云开星月浮山殿 雨过风雷绕石坛 |
xiān kè bù guī lóng yì qù dào qí zhǎng mǎn cǐ chí gàn |
仙客不归龙亦去 稻畦长满此池干 |
《下第贻友人》古诗词释义:
《下第贻友人》这首诗由唐代诗人许浑所作,表达了一种被科举考试挫败后的失落心情,同时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西岩泉落水容宽**:描绘的是西岩山间瀑布飞流直下的景象,水势浩荡,流经之地宽广。这象征着尽管遭受失败,但仍能保持豁达与从容的心态。
2. **灵物蜿蜒黑处蟠**:形容瀑布流经的深谷,隐匿着神秘的生物,它们在这幽暗之处蜿蜒穿行。这里的“灵物”可能是暗指诗人内心深处的坚守与坚韧,即便身处困境,仍不失其本质的纯真与坚持。
3. **松叶正秋琴韵响**:秋季的松林里,风声与松叶的摩擦如同古琴之音,清脆悦耳。这里以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映射出诗人希望生活中的挫折也能带来内心的平静与音乐般的和谐。
4. **菱花初晓镜光寒**:晨光初现时,菱花(一种水生植物)反射着微寒的光芒。这景象给人以宁静与深沉的感觉,也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对美好瞬间的珍视。
5. **云开星月浮山殿**:云层散开后,星月高挂山巅,犹如宫殿中的灯火,既壮丽又神秘。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希望的寄托,即使遭遇失败,心中的梦想与追求仍在远方闪烁。
6. **雨过风雷绕石坛**:雨停后,风雷围绕着石坛(可能象征着某种神圣或超凡的地方)。这场景中蕴含着自然界力量的威严与壮观,也是对诗人内心力量与信念的象征,即便外界环境恶劣,内心依然坚韧不拔。
7. **仙客不归龙亦去**:意指仙人不归,龙也离开了。可能暗指理想与追求的遥远与不易达成,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与超凡生活的向往。
8. **稻畦长满此池干**:稻田广阔,池水已干涸。这句形象地描绘了土地的广袤与自然的枯竭,可能是诗人对现实与梦想之间差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尽管当前面对着困难与挑战,但心中的池水(理想与追求)仍然深藏不露,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面对生活逆境时的超脱与乐观,以及对理想与超凡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的态度。
《下第贻友人》古诗词赏析:
许浑的《下第贻友人》一诗,展现了一幅充满自然美与哲学意味的景象,其用词生动,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西岩泉落水容宽,灵物蜿蜒黑处蟠”描绘了山水相依、静谧和谐的自然景象。这里“西岩”可能指的是山脉,而“灵物蜿蜒黑处蟠”则暗示着在这幽暗、深邃的自然环境中,存在着某种神秘而有灵性的存在。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深沉、静谧的美感。
颔联“松叶正秋琴韵响,菱花初晓镜光寒”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景象的描绘。秋天的松叶与清晨菱花的镜面般反射,不仅展现了自然的韵律与静谧,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这里“琴韵响”与“镜光寒”形成了一种声音与视觉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颈联“云开星月浮山殿,雨过风雷绕石坛”则将视角从地面转向天空,展示了云开月现的壮丽景象和雨后的风雷交响。山殿和石坛的意象,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可能隐含着某种超然、神圣的意象,暗示着自然界的某种神秘力量或远古文化的存在。
尾联“仙客不归龙亦去,稻畦长满此池干”以一种淡淡的哀愁结尾。这里可能在说仙人或神龙的离去,寓意着某种生命或精神力量的流逝。同时,稻田长满池塘干涸的景象,既是对自然规律的描述,也可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一联充满了深深的哲学思考,让人感受到对时间、生命、自然与存在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对生命与存在深刻反思的意境。许浑的诗歌往往善于捕捉自然之美,同时蕴含深邃的哲理,这首《下第贻友人》也不例外,读来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