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gù lǐ xiù cái jū ( yī zuò shāng lǐ xiù cái )
题故李秀才居(一作伤李秀才)
yú lóng duō chù záo mén kāi wàn gǔ rén zhī xià yǔ cái |
鱼龙多处凿门开 万古人知夏禹材 |
qīng zhàng yuǎn fēn cóng dì duàn hóng liú gāo xiè zì tiān lái |
青嶂远分从地断 洪流高泻自天来 |
fēng yún yǒu lù jiē shāo wěi bō làng wú chéng jǐn pù sāi |
风云有路皆烧尾 波浪无程尽曝腮 |
xīn gǎn yīng mén shēn guò cǐ wǎn shān qiū shù dú pái huái |
心感膺门身过此 晚山秋树独徘徊 |
《题故李秀才居(一作伤李秀才)》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许浑对于已故李秀才居所的题咏,同时也表达出对于李秀才才华与命运的感伤之情。下面逐句解释诗的含义:
1. **鱼龙多处凿门开**: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鱼龙"象征着人才,"多处凿门开"则说明在许多地方,李秀才的才能被发掘和认可,他的名声远播。
2. **万古人知夏禹材**:"夏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治水英雄,这里以"夏禹"比喻李秀才的才华,意思是说千百年来,人们都知道他具有卓越的才能和成就。
3. **青嶂远分从地断,洪流高泻自天来**:"青嶂"指的是连绵起伏的青山,"远分"意味着这些青山远去分隔,形成壮观的景象;"洪流高泻自天来"则是说滔滔江水从高处奔腾而下,比喻李秀才的才能犹如滔滔江水,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4. **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风云有路皆烧尾",这里将李秀才的才华比作有朝一日能够飞黄腾达的风云;"波浪无程尽曝腮"则形容他的命运起伏不定,如同波浪的起伏,他在追求成功的路上经历了许多艰难。
5. **心感膺门身过此**:"膺门"指的是古代士人拜访或访问的门,这里指李秀才的居所。这句话表达的是作者内心对李秀才的敬仰和怀念,即使只是路过他的旧居,心中也充满感慨。
6. **晚山秋树独徘徊**:"晚山"指的是傍晚的山景,"秋树"则是秋天的树木,整个景象充满了宁静和萧瑟。"独徘徊"则表达了一种孤独与思绪万千的内心状态,这里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在李秀才居所前的深深哀思。
整首诗通过对李秀才居住环境的描绘和对其才华与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才华未能充分施展的遗憾。
《题故李秀才居(一作伤李秀才)》古诗词赏析:
许浑的《题故李秀才居》或《伤李秀才》(标题为后人所加),是一首缅怀友人的诗作,充满了对逝者的追思和对友情的深沉感慨。这首诗通过对故友李秀才居住之地的描绘,融入了对他的怀念与悼念之情,同时又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生命与命运的思考。
首先,诗的开篇“鱼龙多处凿门开,万古人知夏禹材”借用“鱼龙”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起起伏伏和大自然的力量,这里的“开”字暗示着李秀才居所的环境优美,自然环境与人文精神相互辉映。提到“万古人知夏禹材”,既是对李秀才才华的赞誉,也寓意其学问或品德如大禹治水般深远影响后世。
接着,“青嶂远分从地断,洪流高泻自天来”描绘了山川之美,青嶂远山在天际处仿佛与大地相连,洪流从高处奔腾而下,自天际而来,这是自然界壮丽景象的呈现,同时也映射出诗人的感慨和对逝者的怀念。
“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一句,诗人运用比喻,将人生的起伏比作风云变幻和波浪汹涌,将追悼者的思绪比作“烧尾”(古代传说中鱼跃龙门前的仪式)和“曝腮”(比喻水面的波浪),以动写静,以自然界的生动形象寄托了对李秀才生命历程的回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一句“心感膺门身过此,晚山秋树独徘徊”则表达了诗人对故友李秀才的深切怀念。他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虽然身已离开,但心中却对友人旧居怀念不已,直到傍晚时分,山色秋林中,诗人独自徘徊,久久不愿离去。这句诗以个人的情感体验,形象地展现了悼念之情的深沉和持久。
总的来说,许浑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寓情于景,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深切怀念,也展现了对生命、命运、时间等哲学思考的深度,是唐代悼亡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