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cuī dài fū xīn guǎng běi lóu dēng tiào
和崔大夫新广北楼登眺
fù nǐ xiāng rú shī shì táo yún yáng yān yuè yòu tóng páo |
赋拟相如诗似陶 云阳烟月又同袍 |
chē qián jì bìng nú dài yì jià shàng yīng xián niǎo què gāo |
车前骥病驽骀逸 架上鹰闲鸟雀高 |
jiù rì lè pín néng yǐn shuǐ tā shí suí sú yuàn bù zāo |
旧日乐贫能饮水 他时随俗愿餔糟 |
bù xū yǐ xiàng qīng shān zhù yǒng xuě tí shī yòng yì láo |
不须倚向青山住 咏雪题诗用意劳 |
《和崔大夫新广北楼登眺》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古典的七言律诗,作者许浑通过这首诗来表达对崔大夫新建北楼的赞赏,并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表达了对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的思考。下面是逐句解释:
1. **赋拟相如诗似陶,**
这一句提到赋文模仿司马相如的风格,诗句如同陶渊明的诗作。这里的“赋拟相如”指的是赋文的文风像司马相如,而“诗似陶”则是指诗歌的韵味像陶渊明的诗。司马相如和陶渊明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前者的作品以华丽和雄浑见长,后者则以其淡泊和自然著称。这里赞扬崔大夫的文学品味和新建北楼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2. **云阳烟月又同袍,**
“云阳烟月”指的是云阳县的烟云和月色,这里的“同袍”是比喻,用来形容像兄弟一样,共同拥有或欣赏的美景。整句意味着崔大夫新建的北楼如云阳的美景,让所有人共享,如同兄弟般的情感。
3. **车前骥病驽骀逸,**
“骥”和“驽骀”都是指马,前者是良马,后者是劣马。这句比喻说,在马车面前,良马(骥)因病显得无能为力,而劣马(驽骀)却显得自由自在、轻盈。这里或许在暗示,当人才或优秀事物被束缚或忽略时,平庸或劣质的事物反而显得突出。借以提醒人们不应忽视或遗忘那些潜在的优秀者或美好事物。
4. **架上鹰闲鸟雀高,**
“鹰”和“鸟雀”都是动物,这句诗使用对比手法,说在鹰(高傲的捕食者)的架子上,鹰显得自由,而小鸟却飞行得更高。这可能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比喻,即在某种程度上,高傲者或许受到约束,而看似平凡的人反而能自由地追求更高的目标或理想。
5. **旧日乐贫能饮水,**
“乐贫”指的是乐于贫困的生活,认为物质的匮乏不能妨碍内心的快乐。引用“能饮水”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即便生活贫困,也能像饮水一样享受简单的生活,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6. **他时随俗愿餔糟,**
“餔糟”是指吃酒糟,这是一个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这句话可能暗示,将来会随波逐流,满足于浅薄的生活,失去了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与上句形成对比,表达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7. **不须倚向青山住,**
“倚向青山”在这里暗示隐居或寄情山水的生活方式。这句话提醒人们,不必固守传统的隐逸生活,而是鼓励面对现实,积极融入社会。
8. **咏雪题诗用意劳,**
最后一句指出咏雪题诗虽然可以抒发情感,但不要过度劳累,暗示写作或艺术创作应该在享受和自我表达的同时,保持适度,避免过度消耗精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不仅赞美了崔大夫新建北楼的壮丽景色,还深刻探讨了人生态度、文化修养与社会角色等主题,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时保持平衡,既追求高雅的文化品味,也不忘随波逐流的智慧,以及在忙碌的创作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和崔大夫新广北楼登眺》古诗词赏析:
许浑的这首《和崔大夫新广北楼登眺》展示出其高雅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与人事的深刻洞察。这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手法,将个人的志趣与崔大夫新广北楼的景色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
首句“赋拟相如诗似陶”即以司马相如与陶渊明的诗风为榜样,表达了对诗艺的追求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接着,“云阳烟月又同袍”一句,描绘了云阳烟月的美景,比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如同朋友般相互依存。
“车前骥病驽骀逸,架上鹰闲鸟雀高”以“骥”(千里马)和“驽骀”(劣马)的对比,以及“鹰”与“鸟雀”的对比,暗喻了人才的区分和官场中能者的稀缺。这不仅是对现实官场的讽刺,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才华得不到充分施展的感慨。
“旧日乐贫能饮水,他时随俗愿餔糟”一句,通过古代学者乐于清贫的生活态度与“餔糟”(指粗劣的食物)来比喻随俗的现实,表达了对安贫乐道精神的赞赏以及对现实社会中功利观念的反思。
“不须倚向青山住,咏雪题诗用意劳”则显示出诗人希望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创作的艰辛与内心的劳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官场现象的描述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对才华得不到充分施展的忧郁,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许浑的诗风注重意境的营造,语言雅致,情感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