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kè zì liǎng hé guī jiāng nán ( yī zuò xī hé sòng kè guī jiāng nán )
送客自两河归江南(一作西河送客归江南)
běi wàng gāo lóu xià yì hán shān zhòng shuǐ kuò jiē cháng ān |
北望高楼夏亦寒 山重水阔接长安 |
xiū liáng àn huàn dān yíng xiǎo shū yǒu quán kāi cǎi kǎn kuān |
修梁暗换丹楹小 疏牖全开彩槛宽 |
fēng juǎn fú yún pī pì nì lù liáng míng yuè zhuì lán gān |
风卷浮云披睥睨 露凉明月坠阑干 |
yǔ gōng liàn quē huái xiāng chù mù sòng guī fān xià yuǎn tān |
庾公恋阙怀乡处 目送归帆下远滩 |
《送客自两河归江南(一作西河送客归江南)》古诗词释义:
许浑的《送客自两河归江南》或《西河送客归江南》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写,表达了深沉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深深眷恋。诗的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意象,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北望高楼夏亦寒, 山重水阔接长安,**
- 这一句写的是送别的场景,诗人北望高楼,尽管是夏季,也感受到一种寒意。高楼与长安的对比,暗示了远方的向往与现实的距离,暗示着友人将离开的地方与家乡或理想之地的遥不可及。
2. **修梁暗换丹楹小, 疏牖全开彩槛宽,**
- “修梁暗换”描述的是友人离去时,高楼的修长梁柱似乎在暗中更换,表现出离别后空间的空荡。而“丹楹小”则可能是指建筑物的细节变化,暗示了友人的离去使环境变得不那么生动。同时,“疏牖全开”与“彩槛宽”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友人离去后空间的静谧与宽广,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3. **风卷浮云披睥睨, 露凉明月坠阑干,**
- 这两句描绘的是自然景象的变化,风卷浮云,天空似乎在披上一层新装,而露凉明月则照在栏杆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这种景象的变化既是自然的,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离别后情绪的抒发,以及对友人离去的不舍。
4. **庾公恋阙怀乡处, 目送归帆下远滩,**
- “庾公恋阙”源于典故,用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感念。这里暗指庾亮,他面对京师(阙)深感恋恋不舍,有对家乡的深深怀念。通过“目送归帆下远滩”,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祝愿,希望友人能安全归家,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友人的不舍和思念。这种“目送”的动作充满了深情和无奈,完美地诠释了离别的哀愁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离别后孤独和怀念的深刻体验,充满了哀愁与期待。
《送客自两河归江南(一作西河送客归江南)》古诗词赏析:
许浑的《送客自两河归江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对送别场景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归乡旅程的关怀与祝福,同时也蕴含了对过往时光和故土的深情回忆。
诗的首句“北望高楼夏亦寒”开门见山,表达了作者站在高楼之上向北远眺的情景,虽然正值夏日,但寒意犹存,可能象征着离别的伤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接下来,“山重水阔接长安”描绘了北向的壮阔景象,通过山峦重叠、水流蜿蜒,连接着遥远的长安城,给人一种距离感和辽阔之感。
“修梁暗换丹楹小,疏牖全开彩槛宽”这两句描绘了归乡之人的路途中可能经过的建筑景象。修长的梁柱在岁月的更迭中渐渐更换,丹红的楹柱显得有些小,而疏疏落落的窗户全都打开,五彩斑斓的栏杆显得更为宽阔。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途中的变化与景象,也隐含着时光的流逝和个人命运的变迁。
“风卷浮云披睥睨,露凉明月坠阑干”这两句则是对送别之时的自然景色的描绘。疾风卷起浮云,展现了天空的动态美;月光洒在栏杆上,凉露中的明月显得格外宁静。这两句不仅渲染了夜晚的宁静氛围,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最后,“庾公恋阙怀乡处,目送归帆下远滩”借用庾亮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庾亮是晋代名臣,曾在东山之役中坚守忠诚,诗人借其怀乡恋阙之情感,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关怀和祝福,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体来看,许浑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送别时的情感与思考,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故土的深切怀念,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诗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