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n yǔ zhōu zhōng cì hé héng jiāng péi shǐ jūn jiàn yíng lǐ zhào èr xiù cái tóng lái … jì jiāng nán
春雨舟中次和横江裴使君见迎李赵二秀才同来…寄江南
guì zhōu nán qù yǔ shuí tóng chǔ chù shān lián shuǐ zì tōng |
桂州南去与谁同 处处山连水自通 |
liǎng àn xiǎo xiá qiān lǐ cǎo bàn fān xié rì yī jiāng fēng |
两岸晓霞千里草 半帆斜日一江风 |
zhàng yǔ yù lái fēng shù hēi huǒ yún chū qǐ lì zhī hóng |
瘴雨欲来枫树黑 火云初起荔枝红 |
chóu jūn lù yuǎn xiāo nián yuè mò zhì sān xiāng wǔ lǐng zhōng |
愁君路远销年月 莫滞三湘五岭中 |
《春雨舟中次和横江裴使君见迎李赵二秀才同来…寄江南》古诗词释义:
《春雨舟中次和横江裴使君见迎李赵二秀才同来...寄江南》这首诗由唐代诗人许浑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春雨中舟行的场景,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 首联
**桂州南去与谁同, 处处山连水自通.**
首联描绘了诗人从桂州南下航行的情景,这里的“桂州”即今广西桂林市,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水路交通枢纽。诗人表达了在南行途中,只身一人的孤寂感,并强调了沿途自然环境的连贯性和通达性。山水相接、水流不绝的景象,既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也寓意着旅途的顺畅。
### 颔联
**两岸晓霞千里草, 半帆斜日一江风.**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风光。清晨的霞光与远处的绿草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在江面上,半帆斜挂,随着斜阳的余晖,江风轻拂,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美,表现出航行的节奏与韵律。
### 颈联
**瘴雨欲来枫树黑, 火云初起荔枝红.**
颈联描绘了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季节特色。瘴雨是指夏季潮湿、热气蒸腾时的雨,此时枫树因为雨水的滋润而显得更加茂密,颜色更加深沉。同时,初起的火云(可能是形容烈日初升时的云彩,色彩鲜艳)与荔枝的红艳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江南特有的夏日景象和丰富的色彩变化。
### 尾联
**愁君路远销年月, 莫滞三湘五岭中.**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和祝福。诗人可能在旅途上遇到友人裴使君、李赵二秀才,但这让他们更加意识到彼此之间的离别和距离的遥远。末句“莫滞三湘五岭中”,则寄寓了对友人的提醒和祝福,希望他们不要因为旅途的艰难而滞留不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彼此友谊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思考,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象生动的佳作。
《春雨舟中次和横江裴使君见迎李赵二秀才同来…寄江南》古诗词赏析:
许浑的这首诗《春雨舟中次和横江裴使君见迎李赵二秀才同来…寄江南》抒发了作者在舟行江南时的所见所感,洋溢着诗情画意,同时也蕴含着淡淡的忧愁与对友人的关切。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表达**:“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诗人开篇即以“桂州南去”描绘出舟行江南的景象,表达了与友人同行的意境,同时也体现了江南山水相连、自然环境的连贯性。此处的“与谁同”不仅指的是同舟共济的朋友,也包含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无限感慨。
2. **景物描绘**:“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这句诗通过“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和“一江风”,构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江南春日舟行图。色彩斑斓的晓霞与广阔的绿草、半隐半现的帆影、缓缓流动的江风相互映衬,描绘出一幅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自然画卷。
3. **环境描述**:“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自然现象的变化来暗示环境特点。瘴雨的到来让枫树颜色变深,暗示了环境的潮湿与阴暗;而火云的出现则预示着炎热的天气,同时映衬出荔枝的红艳,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季节变换的敏感与理解。
4. **情感流露**:“愁君路远销年月,莫滞三湘五岭中。”在这首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友人长途跋涉的担忧和祝福,希望友人不要滞留在遥远的南方地区。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暗示了离别与相思的情绪。
综上所述,许浑的这首诗通过对江南山水、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江南的美丽与生机,也寄托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关怀和对旅途遥远的忧思。诗中情感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使这首诗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