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ǎo chán
早蝉
sān nián wèi shěng wén hóng jiào jiǔ yuè hé zēng jiàn cǎo kū |
三年未省闻鸿叫 九月何曾见草枯 |
hán shǔ qì jūn sī bái shè xīng chén wèi zhèng yì huáng dōu |
寒暑气均思白社 星辰位正忆皇都 |
sū qīng chí jié zhōng hái hàn gé xiāng xíng shī zì dù lú |
苏卿持节终还汉 葛相行师自渡泸 |
xiāng wèi shuò shān lín guǒ bié běi guī qī guà hǎi fān gū |
乡味朔山林果别 北归期挂海帆孤 |
《早蝉》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早蝉》由唐代诗人贾岛所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国家、自然与历史人物的深切思念之情。以下是逐段解释:
1. **三年未省闻鸿叫,九月何曾见草枯,寒暑气均思白社,星辰位正忆皇都**。
- 首句“三年未省闻鸿叫”描述了三年来未曾听到鸿雁的鸣叫,寓示着诗人长时间远离家乡,对自然的更替感受不深。
- “九月何曾见草枯”则是说在九月里,从未见到草木的凋零,喻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更迭在他心中留下了不深的印象。
- “寒暑气均思白社,星辰位正忆皇都”中的“白社”可能指的是古代某个地方的名称,这里代指故乡或熟悉的地方;“皇都”则代表帝都或国家的中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与国家的深切思念,即使是在四季更迭与星辰变动中,也不由自主地怀念起熟悉的环境和国家的繁荣。
2. **苏卿持节终还汉,葛相行师自渡泸**。
- “苏卿持节终还汉”引用了汉代苏武持节出使匈奴,后历经艰难终归汉朝的故事,象征着忠诚与回归。
- “葛相行师自渡泸”可能指的是一些历史上的军事行动,这里的“葛相”可能是对某位将领的尊称。这句表达了对古代将领忠勇报国的敬仰,同时也隐含了对自身忠诚与勇气的期许。
3. **乡味朔山林果别,北归期挂海帆孤**。
- “乡味朔山林果别”描述了对家乡风味的怀念,特别是与北方山区特有的果实味道的不同,凸显了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 “北归期挂海帆孤”中的“海帆孤”可能意味着诗人期望独自或孤身一人归来,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孤独的期待,既有对故乡的向往,也蕴含了一定的孤独感和归途的艰难。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对国家的怀念,以及在个人经历中的孤独与期待。
《早蝉》古诗词赏析:
贾岛的这首《早蝉》是一首兼具深沉情感与丰富意象的诗作,通过对早蝉的描绘,诗人融入了对家乡、历史、个人经历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过往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许。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联“三年未省闻鸿叫,九月何曾见草枯”**,开篇以早蝉的叫声唤起时间的长河,暗示诗人长时间远离家乡,未曾在九月的季节里见过草的枯黄。这里的“三年”和“九月”不仅仅是时间上的表述,也是对长时间漂泊、远离故土的隐喻。
2. **颔联“寒暑气均思白社,星辰位正忆皇都”**,寒暑更迭,星辰仍旧,诗人在此联中将自然界的循环与历史的恒常相对比,表达了对家乡和往昔繁华(“皇都”通常指都城或繁华之地)的深深思念与回忆。通过自然与历史的交织,展现出诗人情感的深度与历史感。
3. **颈联“苏卿持节终还汉,葛相行师自渡泸”**,这两句分别引用了苏武持节归汉和葛洪行师渡泸的典故。苏武代表的是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葛洪则可能象征着志士仁人自力更生、坚持正义的精神。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坚持与回归的期待。
4. **尾联“乡味朔山林果别,北归期挂海帆孤”**,以“朔山林果”的独特风味象征家乡的特定记忆,而“北归期挂海帆孤”则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孤独的旅程。这里的“孤”字,不仅描绘了诗人漂泊的孤独,也暗含了对回归之路的不确定和挑战。
综上所述,贾岛的《早蝉》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首充满了对过往与未来的思考、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身命运的反思之作。通过对早蝉的描绘,诗人将个人情感、历史记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深邃而富有哲理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