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tóng zhēn shàng rén
题童真上人
zuò wèi cháng ān shǐ sān rì hū sī niú zhǔ mèng tiān tāi |
作尉长安始三日 忽思牛渚梦天台 |
chǔ shān yuǎn sè dú guī qù bà shuǐ kōng liú xiāng sòng huí |
楚山远色独归去 灞水空流相送回 |
shuāng fù hè shēn sōng zi luò yuè fēn yíng yǐng shí fáng kāi |
霜复鹤身松子落 月分萤影石房开 |
bái yún duō chù yīng pín dào hán jiàn líng líng shù gǔ tái |
白云多处应频到 寒涧泠泠漱古苔 |
《题童真上人》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题童真上人》,全诗意思如下:
【第一句】“作尉长安始三日,忽思牛渚梦天台”:
诗的开篇,贾岛以自己的身份和经历为切入点,讲述了自己作为官吏刚到长安才只有三天,内心却突然思念起了牛渚山和天台山。这里通过“始三日”和“忽思”两个词,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深情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一种逃离或不适应的情感。
【第二句】“楚山远色独归去,灞水空流相送回”:
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山水的向往。想象自己独自一人离开繁忙的长安,回到楚山的怀抱中,那里的景色一定让他感到宁静与安逸。而灞水,作为送别之地,似乎也在诗人归去的路上,静静流淌,仿佛在为他的离开送行。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
【第三句】“霜复鹤身松子落,月分萤影石房开”:
这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山中景象。在霜冻的早晨,鹤在松林中穿梭,松子掉落的声音回荡在山间。到了夜晚,明月高悬,萤火虫在石房的缝隙中闪烁,增添了山中静谧的氛围。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第四句】“白云多处应频到,寒涧泠泠漱古苔”: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白云之多和寒涧之静的喜爱。他想象自己经常去往云雾缭绕的地方,那里有着清冷的溪流,水流的声音洗涤着古老的苔藓。这里通过“白云多处”和“寒涧”等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向往,也表达了他对宁静、纯洁生活态度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贾岛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一种逃离感。
《题童真上人》古诗词赏析:
贾岛的《题童真上人》是一首描绘和尚童真的生活环境和心境的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沉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宗生活的一种向往与赞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对比与转变**:“作尉长安始三日, 忽思牛渚梦天台” 这两句,先描述了诗人初入官场,生活的起始阶段,随后却突然心生向往,想起牛渚(一说是黄山的别称)与天台山(佛教圣地)的梦境。这种转变显示了诗人在官场与内心的超脱追求之间的微妙冲突和情感的波动。
2. **环境描绘**:“楚山远色独归去, 灞水空流相送回” 这两句用楚山和灞水作为背景,描绘了一种空灵、宁静的场景。童真上人的离去和归来的孤独感,通过山色和流水的“相送”被诗意化,强调了出世与入世之间的距离感。
3. **自然与禅意的融合**:“霜复鹤身松子落, 月分萤影石房开”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禅意的深邃。霜、鹤、松子、月、萤影等自然元素,不仅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同时也寓含了对禅宗中自然与内心的深入关联的思考。松子的掉落与月光的照耀,象征着生命的流转和心灵的净化。
4. **心灵的探索**:“白云多处应频到, 寒涧泠泠漱古苔” 最后两句,通过白云和寒涧的意象,表达了对童真上人清净心灵的敬仰和追求。白云象征着高远与自由,寒涧则暗示了深沉与静谧,两者共同描绘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对自然、禅宗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沉思考和赞美,体现出贾岛对于平静、超然生活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