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chí táng qī xī

池塘七夕

作者:温庭筠 
céng dào xiāo yáo dì yī piān     ěr lái wú chǔ bù tián rán
曾道逍遥第一篇   尔来无处不恬然
biàn tóng nán guō néng wàng xiàng     jiān xiào dōng lín xué zuò chán
便同南郭能忘象   兼笑东林学坐禅
rén shì zhuǎn xīn huā làn màn     kè chéng yī jiù shuǐ chán yuán
人事转新花烂熳   客程依旧水潺湲
ruò jiào yóu zuò dāng shí yì     yīng yǒu chuí sī zài bìn biān
若教犹作当时意   应有垂丝在鬓边

《池塘七夕》古诗词释义:

温庭筠的这首诗《池塘七夕》描绘了七夕佳节在池塘边度过的情景,并以比喻和讽刺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我们可以将诗的内容逐段解释如下:

1. **首联**:“曾道逍遥第一篇,尔来无处不恬然。”
- 这句话开篇即表达了诗人过去以“逍遥”为生活的最高境界,意为追求一种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而现在,这种逍遥的状态似乎已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在何处都能感受到一种轻松、平和的氛围。

2. **颔联**:“便同南郭能忘象,兼笑东林学坐禅。”
- “南郭”在此处可能比喻的是追求艺术、享受生活而不顾世俗功利之人,“能忘象”意味着他们能够忘却世间事物的表象,专注于内心的体验与感受。而“东林”可能代表的是佛教徒,尤其是禅宗修行者,“学坐禅”指的是通过禅修的方式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觉悟。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既赞美了那些能超越世俗、追求内心自由的人,也对过于沉迷于外在形式的修行者进行了温和的讽刺。

3. **颈联**:“人事转新花烂熳,客程依旧水潺湲。”
- “人事”指的是人世间的变化,诗人在此处观察到,虽然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在不断变化,但如同春天花开般绚烂多彩。这既是对社会变迁的客观描述,也可能隐含对美好事物恒常性的向往。而“客程”比喻为旅行、生活的过程,“水潺湲”形容水流的缓慢、持续,这里或许是在比喻生活的持续流动,无论走到哪里,总有新的体验等待着我们。

4. **尾联**:“若教犹作当时意,应有垂丝在鬓边。”
- “若教”一词表示假设,诗人假设如果能保持当初追求逍遥、自由的心态,那么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头上或许也会留下一丝丝的白发作为时光流逝的见证。这里以白发象征岁月的痕迹,表达了诗人对保持内心自由、不被世俗功利所累的渴望。同时,也有可能是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居的感慨,以及在追求内心自由与生活本质的道路上,所可能面对的岁月的无情。

综上所述,温庭筠的《池塘七夕》诗通过对不同生活态度的对比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池塘七夕》古诗词赏析:

《池塘七夕》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七夕节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独到见解,以及其内心的恬静与超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联:曾道逍遥第一篇,尔来无处不恬然。** 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自称对逍遥自在的生活状态曾经有所领悟,如今无论何处,都能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里蕴含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2. **颔联:便同南郭能忘象,兼笑东林学坐禅。** 这一联运用了两个典故。"南郭"典出《庄子·内篇·外物》,指会装模作样但实无才能的人;"东林"则指佛教僧侣聚集的地点。诗人在这里将自己比作能忘却事物本质的南郭,同时戏谑东林僧侣的坐禅生活,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生活的追求。

3. **颈联:人事转新花烂熳,客程依旧水潺湲。** 诗人观察到随着时间的流转,自然界的生命依旧蓬勃,花儿烂漫;而自己的人生旅程则仿佛一条永不干涸的溪流,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都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持续探索。

4. **尾联:若教犹作当时意,应有垂丝在鬓边。** 这一联以假设的语句收尾,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如果仍然保持当时的那种追求和心态,或许会在鬓边垂下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生活哲学的思考,展现了温庭筠对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感慨,以及在纷扰世间保持内心宁静的智慧。诗中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蕴含着对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深刻洞察,是一首既具审美情趣又富含哲理的作品。

温庭筠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