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gǔ yǐn lán rě
题谷隐兰若
hāo jí shēn chūn wèi guó mén jiǔ nián yú cǐ dào gàn kūn |
蒿棘深春卫国门 九年于此盗干坤 |
liǎng xíng mì shū qīng tiān xià yī yè yīn móu dá zhì zūn |
两行密疏倾天下 一夜阴谋达至尊 |
ròu shì jù liáo wàng bǐ zhù qì tūn tóng liè xuē hán wēn |
肉视具僚忘匕箸 气吞同列削寒温 |
dāng shí shuí shì chéng ēn zhě kěn yǒu yú bō dá guǐ cūn |
当时谁是承恩者 肯有馀波达鬼村 |
shì yù líng yún wēi chù tiān quán qīng zhū xià lì pái shān |
势欲凌云威触天 权倾诸夏力排山 |
sān nián jì wěi yǒu rén fù yī rì lóng xū wú lù pān |
三年骥尾有人附 一日龙须无路攀 |
huà hé bù kāi liáng yàn qù zhū mén bà sǎo rǔ yā hái |
画合不开梁燕去 朱门罢扫乳鸦还 |
qiān yán wàn hè yīng chóu chàng liú shuǐ xié qīng chū wǔ guān |
千岩万壑应惆怅 流水斜倾出武关 |
《题谷隐兰若》古诗词释义:
温庭筠的《题谷隐兰若》是唐代文人忧郁风格的体现,充满了对历史与权力的深刻思考。下面,我将逐句解释其含义:
1. **蒿棘深春卫国门,九年于此盗干坤**:诗句开篇描绘了荒凉而悲凉的场景,蒿棘(蒿草和荆棘)在深春时节生长在卫国的城门之外,暗喻着一个被遗忘和被边缘化的地点。"九年于此盗干坤",则意味着在这片荒野之地,人们或许以某种方式生存下来,破坏了天地间的秩序。这里的"盗干坤"可以用为暗喻,象征着那些不受规范的、混乱的生存状态。
2. **两行密疏倾天下,一夜阴谋达至尊**:诗句转折,从荒野的描绘转向权力斗争的暗流。"两行密疏"指的是秘密的信件或策略,"倾天下"和"达至尊"则暗示着这些密谋的影响深远,目标直指最高权力。"一夜阴谋"形象地表达了权力斗争的突发性和迅速性。
3. **肉视具僚忘匕箸,气吞同列削寒温**:这里描绘了权力斗争中的残酷与冷酷。"肉视具僚"形容领导者对下属的无视和残忍,"忘匕箸"则形象地表达了对日常生活的忽视。"气吞同列"表示对同伴的打压和排斥,"削寒温"则指剥夺他人应得的温暖与公平待遇。
4. **当时谁是承恩者,肯有馀波达鬼村**:此句是对权力斗争后遗症的深刻反思。"承恩者"指的是得到权力者恩宠的人,"馀波达鬼村"则表示这种恩宠的影响广泛,甚至到达偏远之地。此处暗示了权力斗争不仅影响了直接参与其中的人,还波及到整个社会,影响深远。
5. **势欲凌云威触天,权倾诸夏力排山**:这几句描述了权势者妄图凌驾一切、颠覆常理的野心和力量。"势欲凌云"表明其野心之大,"威触天"则指其权力之深。"权倾诸夏"形容其权力之广,"力排山"则形象地表达了其排除一切障碍的决心。
6. **三年骥尾有人附,一日龙须无路攀**:这句反映了权力的周期性与不可预测性。"三年骥尾有人附"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追随者众多,如同骏马之尾;"一日龙须无路攀"则表明在权力突然转移或消失时,原先的追随者会无所依附,比喻权力的易变性和偶然性。
7. **画合不开梁燕去,朱门罢扫乳鸦还**:这里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变化,反映了权力斗争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画合不开"可能指宫廷的大门关闭,象征着权力的衰退;"梁燕去"和"乳鸦还"则分别用燕子的离去和鸦鸟的归来,形象地表达了权势的消长和环境的变迁。
8. **千岩万壑应惆怅,流水斜倾出武关**:最后一句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千岩万壑应惆怅"描绘了山川间的苍凉,"流水斜倾出武关"则用自然界的流水比喻历史的长河,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不可逆性。全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对权力斗争背后人性的反思,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哀叹。
《题谷隐兰若》古诗词赏析:
温庭筠的这首《题谷隐兰若》充满了丰富的历史和哲学意味,通过描绘一位曾经权倾一时的贵族的沉浮与转变,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权力的脆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描绘环境**:“蒿棘深春卫国门,九年于此盗干坤”,通过荒草丛生的春日景象,暗喻主人公在偏远之地度过了艰难的九年,不仅环境艰苦,更可能指他在政治上遭遇的困境。此处以自然界的凋零与生命力的缺失,象征着人物命运的转折。
2. **政治斗争的激烈**:“两行密疏倾天下,一夜阴谋达至尊”,这句描述了主人公通过秘密的信件和阴谋活动,试图影响整个国家,触及至高权力。这里展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和阴谋诡计的使用,以及权力斗争的深层黑暗。
3. **权力的傲慢与孤立**:“肉视具僚忘匕箸,气吞同列削寒温”,表现了主人公的极度自信和傲慢,忽视同僚,无视常规礼节,甚至对权力的使用达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显示了权力带来的傲慢与孤立。
4. **权势的消逝**:“当时谁是承恩者,肯有馀波达鬼村”,这句话反映出了主人公权势的最终消逝,即便是曾经最得宠的人也无法避免命运的转折,即便是触及至远至微的角落也无法逃脱。
5. **命运的转折与无力感**:“势欲凌云威触天,权倾诸夏力排山”,表达了主人公权力欲的极端追求,以及最终未能实现的遗憾和无力感。无论是想要凌驾于云端,还是试图推倒大山,最终都只能是空想。
6. **命运的结局**:“三年骥尾有人附,一日龙须无路攀”,通过“三年骥尾有人附”(三年的忠诚追随)与“一日龙须无路攀”(一天间失去所有依靠),形象地描绘了人物从追随者到失去一切的过程,表现了命运的不可预测和权力的脆弱。
7. **自然与时间的轮回**:“画合不开梁燕去,朱门罢扫乳鸦还”,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类权力的消长相呼应,燕子的来去、朱门的冷落与自然的轮回,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
8. **历史的反思**:“千岩万壑应惆怅,流水斜倾出武关”,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暗示了无论人物如何显赫,最终都将随时间的洪流而消逝,如同流水一般,出武关而流向未知。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深刻地探讨了权力、人性、命运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温庭筠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