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ǔ yuè yī rì méng tì běn guān bù dé suí lì rù quē , gǎn huái xiàn sòng xiàng gōng
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
qù suì céng yóu dì lǐ chūn xìng huā kāi guò gè lí qín |
去岁曾游帝里春 杏花开过各离秦 |
ǒu xiān tuō zhì féng zhī jǐ dú wèi hái jiā zuò lǚ rén |
偶先托质逢知己 独未还家作旅人 |
shì shàng lù qí hé liáo rào kōng zhōng guāng jǐng zì qūn xún |
世上路岐何缭绕 空中光景自逡巡 |
yī huí xiāng jiàn yī huí bié néng dé jǐ shí nián shào shēn |
一回相见一回别 能得几时年少身 |
《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对当前状况的感怀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思考。全诗可以分为四个段落,逐段解释如下:
### 第一段
**去岁曾游帝里春,杏花开过各离秦,偶先托质逢知己,独未还家作旅人**
这段诗中,诗人回忆了去年春天在京城(帝里)游览的情景,杏花盛开的美景中,各自(诗人和朋友们)离开了长安(秦)的场景。其中,“偶先托质逢知己”指的可能是诗人早先遇到了一位欣赏他才华并能理解他的人,而“独未还家作旅人”则表达了一种孤独感,暗示诗人可能未能及时返回家乡,而是像一个流浪者一样在京城生活。
### 第二段
**世上路岐何缭绕,空中光景自逡巡**
这两句诗转而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感慨。"世上路岐何缭绕"意为世上的道路曲折蜿蜒,暗示人生之路充满变数和挑战;"空中光景自逡巡"则描绘了天空中变化莫测的景象,象征着生活的不确定性和短暂性。
### 第三段
**一回相见一回别,能得几时年少身**
这段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于时光飞逝的感慨,指出每一次与朋友相聚之后,就是一次离别,对于年轻时光的珍惜和怀念。"一回相见一回别"描述了人生的聚散无常,"能得几时年少身"则是对青春岁月易逝的感叹,暗含了诗人对过往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岁月可能不再拥有的忧伤。
### 总结
整首诗通过回顾去年在京城的美好时光,对当前无法返回家乡,以及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命运多舛的深深思考。诗中蕴含了对过去的怀念、对现实的感伤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深刻理解。
《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古诗词赏析:
李频的这首诗《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表达的是作者对于过去一年在京城(帝里)生活经历的感慨与自省。诗的标题即点明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在五月初一这天,因未能按常规随众人入宫,内心涌现出的复杂情感。
诗歌由开头的回忆展开,首联“去岁曾游帝里春,杏花开过各离秦”用简单的语言描绘了去年春天在京城(此处的“秦”或指长安,古代以“秦”代指长安)的经历,春日的美景与生机,以及分别时的各自离散。这不仅是一年中美好时刻的回忆,也是与过去一年的朋友们分别的回忆,表达了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接着,“偶先托质逢知己,独未还家作旅人”两联,进入个人情感的深层探讨。作者提到偶然间遇到了一个可以相互理解、支持的朋友(知己),这让他在异乡感到了一丝温暖和归属感。然而,尽管有幸遇到如此的朋友,但他却未能及时回到家中,只能像旅人一样在外漂泊,说明了他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未能与家人团聚。这两联透露出作者在京城生活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以及对与朋友相聚时光的珍视。
“世上路岐何缭绕,空中光景自逡巡”这一联,作者将视野扩大,对人生的普遍困境进行了反思。他提到人间的道路曲折蜿蜒,变化莫测,时间也在不断地流逝,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这既是对个人生活境遇的感慨,也是对整个人生无常的哲思,体现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敏感和对于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
最后,“一回相见一回别,能得几时年少身”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珍惜和对青春的眷恋。每一回的相遇都可能是一次离别,青春韶华易逝,能够珍惜每一刻的相聚和成长,显得尤为重要。这一联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岁月的期许,体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有限性和美好瞬间的深刻领悟。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情感的细腻变化,还蕴含了对人生、友情、时光等深刻哲理的思考,是一首情感丰富、思想深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