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biān jiāng
送边将
hóng zhuāng nǚ ér dēng xià xiū huà méi fū xù lǒng xī tóu |
红妆女儿灯下羞 画眉夫婿陇西头 |
zì yuàn chóu róng zhǎng zhào jìng huǐ jiào zhēng shù mì fēng hóu |
自怨愁容长照镜 悔教征戍觅封侯 |
《送边将》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送边将》,作者为唐代诗人李频。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深爱丈夫、忧愁丈夫安危的女性形象,以及对战争与功名的反思。以下是逐段解释:
1. **红妆女儿灯下羞**:诗的第一句“红妆女儿”,形容女子装饰得十分艳丽,可能指的是边将的妻妾或某个与边关相关的女性。接下来的“灯下羞”,则是说这位女子在灯光下显得羞涩或不安,暗示她可能正在与丈夫分别,心中充满了不舍与忧虑。
2. **画眉夫婿陇西头**:此处的“画眉”是古代女子化妆中的一种,指用眉笔勾画眉形,以增添容貌的美感。这句话描绘了女子正在精心为远在陇西(可能指陇右或陇西地区,古代地名,大致位于今天的甘肃、陕西等地)的丈夫整理妆容,展现出她对丈夫的思念和关怀。
3. **自怨愁容长照镜**:前半句“自怨”,表达了女子内心的自责和哀愁,可能是因为丈夫的远行和战争的不确定性,让她感到无助和担忧。后半句“愁容长照镜”,则是说她的愁容常常映在镜子中,说明她的愁思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中和外在。
4. **悔教征戍觅封侯**:这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女子对丈夫从军和追求功名的后悔。在她看来,丈夫投身战争不仅是为了封侯(即获得高位、显赫的官位),更是为了家庭和国家的和平与安全。然而,战争充满了危险,远胜于追求功名的苦楚。这句诗反映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对丈夫的深切关爱和对战争无益于个人幸福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战争背景下的个人情感与家庭生活,以及对战争的反思,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家人的深厚情感。
《送边将》古诗词赏析:
李频的这首《送边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深爱丈夫但又担忧其安危的女性形象,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深深的关切。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的对比**:“红妆女儿灯下羞”描绘了一个美丽女子在灯下略显羞涩的场景,这是她等待思念远方丈夫的时刻,展示了她的柔美和期待。“画眉夫婿陇西头”,接着描述了女子的丈夫远在边疆陇西,暗示两人分隔两地,难以相聚,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2. **情感的深入**:“自怨愁容长照镜,悔教征戍觅封侯”,这两句揭示了女子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她自怨自己因为丈夫为国家出征而生出愁容,同时又后悔当初鼓励丈夫征战边疆以求功名。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既展现了女子对丈夫事业的支持,也体现了对家庭团聚的渴望,以及对未来未知的担忧和恐惧。
3. **诗歌的象征意义**:通过“红妆”“画眉”这些意象,李频将女子的美丽与对丈夫的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暗示了战争带来的分离与痛苦。将个人的情感置于国家的宏大背景下,既表现了对英雄的赞美,也反映了战争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影响和牺牲。
4. **艺术手法**:李频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手法,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连,营造了一种深沉而富有感染力的氛围。这种艺术处理方式使得诗歌既有情感的深度,又不失其广度,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战争对普通家庭带来的影响。
总之,这首《送边将》不仅表达了对边防将领的尊敬和对英勇行为的赞颂,更深刻地揭示了战争背后普通人的情感世界和命运变迁,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对人性的深度挖掘和情感的细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