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yǒu rén xià dì běi yóu gǎn huái
和友人下第北游感怀
bā yuè qú táng dào dǐ fān gū zhōu shàng dé yǐ xiāo hún |
八月瞿塘到底翻 孤舟上得已销魂 |
mù zhōng zhí bà yóu qū fǔ què xià guān chéng wèi xiè ēn |
幕中职罢犹趋府 阙下官成未谢恩 |
dān zhàng sǒng kōng wú guò niǎo qīng lín fù shuǐ yǒu chuí yuán |
丹嶂耸空无过鸟 青林复水有垂猿 |
gǎn zhī fèi fǔ zhōng nán shuō cóng cǐ cí guī biàn sǎo mén |
感知肺腑终难说 从此辞归便扫门 |
《和友人下第北游感怀》古诗词释义:
李频的这首《和友人下第北游感怀》充满了对离愁别绪和人生沧桑的深刻感怀。下面,我将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首句:“八月瞿塘到底翻, 孤舟上得已销魂。”**
- “八月瞿塘”:描述了八月的瞿塘峡,这是一个特定的地点,可能暗喻着离别或旅程的终点。
- “到底翻”:可能是指在这样的旅程或离别中,情绪或心境达到了极度低落的状态。
- “孤舟上得已销魂”:用“孤舟”形象地描绘了独自一人离开的情景,而“销魂”则表达了离别或旅程中的深深伤感和哀愁。
**次句:“幕中职罢犹趋府,阙下官成未谢恩。”**
- “幕中职罢犹趋府”:在官场或幕僚职位结束后,仍旧前往府衙,可能意味着虽然职位已经结束,但人际关系和责任并未完全解除。
- “阙下官成未谢恩”:在朝廷(阙下)的官职完成,却没有向君主表达谢意。这可能暗示了对未能达到理想官职或未能充分表达对君主的忠诚的遗憾。
**第三句:“丹嶂耸空无过鸟,青林复水有垂猿。”**
- “丹嶂耸空无过鸟”:描写了一片高耸的山峰,山上空无一物,鸟儿似乎也无法飞过,营造了一种荒凉、孤寂的氛围。
- “青林复水有垂猿”:与之前的景象形成对比,青翠的树林和水边悬挂的猿猴,虽然生命力旺盛,但这些生机背后似乎也隐藏着某种孤独或悲哀。
**最后一句:“感知肺腑终难说,从此辞归便扫门。”**
- “感知肺腑终难说”: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情感,即使再深刻,也可能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暗示了深沉的情感无法言说的苦楚。
- “从此辞归便扫门”:表达了彻底告别、回归家庭或离开某地的决定,用“扫门”形象地描绘了彻底离开、结束过往生活的场景。
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官场变迁、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复杂交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离合、官场变迁以及个人情感难以言说的深切感慨。
《和友人下第北游感怀》古诗词赏析:
李频的《和友人下第北游感怀》这首诗表达了一位失意士子在秋天的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北游时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感慨。瞿塘峡因其险峻而著称,此处常被用以象征人生的艰难与挑战。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起句渲染气氛**:“八月瞿塘到底翻, 孤舟上得已销魂。” 开篇用“八月”点明时令,秋季本就容易引发人的感伤情绪,而瞿塘峡的险峻更是加剧了这种情绪。诗人将自己比作一艘孤舟,逆流而上,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是对自己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孤独无助心情的写照。
2. **官场失意的无奈**:“幕中职罢犹趋府, 阙下官成未谢恩。”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复杂情感。在官场中,即便职位已经结束,仍需继续在府中处理事务,这种被迫的留恋与无奈,反映了作者对官场中权力游戏的不满与失望。而“阙下官成未谢恩”则暗示了作者虽然在官场有所作为,却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与赏识,表现出一种被忽视的苦涩。
3. **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寓意**:“丹嶂耸空无过鸟, 青林复水有垂猿。” 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山峰高耸,空中连飞鸟都不愿停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被抛弃感。而“青林复水有垂猿”则可能寓意着周围虽有生命存在,但自己却感到被隔离和孤立。
4. **深层情感的流露**:“感知肺腑终难说, 从此辞归便扫门。”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内心深处情感的难以言表,以及对未来的抉择。决定离开官场,辞别故地,结束一切,暗示了他将开始新的人生旅程。这里的“扫门”可能意味着彻底结束过去的一切,寻求心灵的解放与新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在面对官场失意、人生困境时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思考。李频以细腻的笔触,传达了对自我、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