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ng ān yù jū jì bǎi shì láng
长安寓居寄柏侍郎
yù qiè gāo cāng jí yù hé piān piān yí dù wèi qiū bō |
欲窃高仓集御河 翩翩疑渡畏秋波 |
zhū gōng wǎn shù qīn yīng yǔ huà gé xiāng lián duó yàn kē |
朱宫晚树侵莺语 画阁香帘夺燕窠 |
shū yǐng àn qī hán lù zhòng kōng chéng jī zào mù yān duō |
疏影暗栖寒露重 空城饥噪暮烟多 |
shuí lìng bù jiě gāo fēi qù pò zhái huāng tíng yǒu wǎng luó |
谁令不解高飞去 破宅荒庭有网罗 |
《长安寓居寄柏侍郎》古诗词释义:
李频的《长安寓居寄柏侍郎》是一首寓言式的诗作,通过描绘秋日长安的自然景象,来隐喻社会的现状和作者的个人处境。下面逐句解释诗的含义:
1. **欲窃高仓集御河, 翩翩疑渡畏秋波**:
这两句诗描绘了在长安的一个秋天早晨,一只鸟儿想要靠近高高的粮仓(寓意权力或财富的集中地),但当它看到波光粼粼的御河时,因为担心河中的秋水而犹豫不前。这里通过鸟儿的犹豫,隐喻了在权力或财富面前人们的犹豫和恐惧。
2. **朱宫晚树侵莺语, 画阁香帘夺燕窠**:
“朱宫晚树侵莺语”描绘了夕阳下朱红色宫墙前的树木,似乎挤进了黄莺的歌声之中。这里通过黄莺的歌声被“侵”来隐喻宫中的喧嚣和权力斗争。而“画阁香帘夺燕窠”则进一步说明,豪华的宫殿(画阁)和华美的帘幕(香帘)夺走了燕子的巢穴,象征着贵族的奢华与自然、传统生活方式的冲突和侵占。
3. **疏影暗栖寒露重, 空城饥噪暮烟多**: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画面。在稀疏的树影中,鸟儿栖息在厚重的寒露之上,暗示了生活的艰难和孤独。在空旷的城市中,鸟儿因为饥饿而发出叫声,暮色中的烟雾弥漫,增加了荒凉和冷漠的氛围,反映了社会的空虚和人们对生活处境的不满。
4. **谁令不解高飞去, 破宅荒庭有网罗**:
最后两句,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为什么这只鸟儿不选择高飞离开这种充满危险和诱惑的地方(暗示社会的压迫和诱惑)?因为在这片破败的宅邸和荒废的庭院中,仍然存在着网罗(陷阱、诱惑),让人难以逃脱。这里暗喻了社会中的不公和诱惑,以及个人在其中的挣扎和困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描绘了一幅长安社会的生动画面,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冲突,又反映了社会的复杂与矛盾,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长安寓居寄柏侍郎》古诗词赏析:
李频的这首《长安寓居寄柏侍郎》以丰富的意象、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长安寓居的景物和心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标题"长安寓居寄柏侍郎"揭示了这首诗的背景,即在长安的寓居中,诗人通过描写周围环境来寄托对某位名为柏侍郎的人物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景物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也传递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渴望被理解的情感。
1. **引言部分**:“欲窃高仓集御河, 翩翩疑渡畏秋波。”诗的开头描绘了秋天河面上掠过的鸟群,它们似乎在寻找食物,却又犹豫不前,充满了对自然界的敏感与适应。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象,也暗喻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在社会中寻求机会,却因种种顾虑而犹豫不前。
2. **主体部分**:
- “朱宫晚树侵莺语, 画阁香帘夺燕窠。”描绘了落日余晖下的皇宫和富丽堂皇的阁楼,通过莺语和燕窠的描写,展现了生动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寓居的环境并非普通之地,而是繁华与孤独并存的。诗人以自然之物的和谐共生来隐喻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
- “疏影暗栖寒露重, 空城饥噪暮烟多。”描绘了夜晚的荒凉与萧瑟,露水加重了夜晚的寒冷,空城中饥饿的生物发出嘈杂的声音,与白天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 “谁令不解高飞去, 破宅荒庭有网罗。”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不能高飞远走,被束缚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悲愤。"网罗"不仅是自然界的网,也暗喻了社会的束缚与限制,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总之,李频的这首诗通过对长安寓居环境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挣扎与向往。全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巧妙融合,呈现出深邃的艺术美感和深刻的人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