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yǒu rén wǎng tài yuán
送友人往太原
yōng zhào xiàng jīng tuān wū fēng zhí shàng kàn |
拥棹向惊湍 巫峰直上看 |
xuē chéng cóng shuǐ dǐ sǒng chū zài yún duān |
削成从水底 耸出在云端 |
mù yǔ qíng shí shǎo tí yuán kě xià nán |
暮雨晴时少 啼猿渴下难 |
yī wén shén nǚ qù fēng zhú sǎo kōng tán |
一闻神女去 风竹扫空坛 |
juǎn wǔ bǎi bā shí bā |
卷五百八十八 |
《送友人往太原》古诗词释义:
《送友人往太原》这首诗,从标题来看,可能是诗人李频为一位友人前往太原(唐代重要城市之一)而写的一首送别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1. **拥棹向惊湍,巫峰直上看,削成从水底,耸出在云端**:
- **拥棹向惊湍**:手持船桨,向着水流湍急之处前行。这里使用了“拥棹”这一动作,表达了友人即将踏上旅程的决心与准备。
- **巫峰直上看**:眺望高耸的巫山峰峦,其形状仿佛直接插入云霄。这句借景抒情,以壮丽的山川景象象征友人的征程将面临险峻与未知。
- **削成从水底,耸出在云端**:描述山峰的峻峭形象,从水底直耸入云端,给人一种拔地而起、顶天立地的视觉冲击,进一步烘托出旅程的艰难与雄伟。
2. **暮雨晴时少,啼猿渴下难**:
- **暮雨晴时少**:指傍晚时分,天气逐渐转晴的情况很少见,暗喻旅途中的困难和挑战,可能包括天气变化无常。
- **啼猿渴下难**:猿猴在山中哀鸣,似乎是因为渴望下山或是因为旅途中的辛劳和艰辛。这里通过自然界的动植物,暗示了友人旅行途中的孤独、疲惫和挑战。
3. **一闻神女去,风竹扫空坛**:
- **一闻神女去**:可能是指在传说中,有人听到关于神女(如楚王的神女巫山神女)离别或归去的传说或消息。这与友人的旅途有着某种象征性的联系,暗示旅程可能伴随神秘或超自然的元素。
- **风竹扫空坛**:风吹动竹林,仿佛将空地上的祭坛扫除干净。这一句用自然界的现象,寓意着友人旅途中的某种转变或开始新阶段的象征。
4. **卷五百八十八**:这可能是诗人对友人旅途中的曲折和漫长时间的一种比喻,实际上并不是诗句的一部分,而可能是对全诗或整段旅程的总结。"卷五百八十八"通常意味着庞大的书籍卷数,这里可能暗示了友人旅途的漫长、复杂和可能遭遇的众多变故。
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前往太原这一旅程的深情祝福和对旅途艰险的感慨,同时借自然景象寓意旅途中的孤独、挑战以及可能的神秘元素。
《送友人往太原》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名为《送友人往太原》,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作品,通过对友人即将前往太原途中的景色与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其内容与风格的赏析:
1. **自然景观的描绘**: 诗中描绘了友人乘船经过的三峡区的壮丽风光,如巫峰直看、削成从水底、耸出在云端等,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壮丽,也暗示了旅途的艰险和不易。这些描绘既有视觉的冲击力,也蕴含了诗人的感慨与情感。
2. **情感的融入**: 通过描写途中的暮雨、啼猿等自然现象,以及引用“神女”的传说,诗人在自然景观之中融入了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特别是“一闻神女去,风竹扫空坛”两句,通过神女的传说,表达了对友人旅程顺利、远离烦恼的祝愿,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然与人世之间神秘关联的思考。
3. **语言的精炼**: 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如“拥棹向惊湍”“暮雨晴时少”等,通过简单的词语组合,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也蕴含了诗人细腻的情感。
4. **文化意象的运用**: 通过引用“神女”的传说,不仅增添了诗作的文化内涵,也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对超自然现象的想象,增加了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审美趣味。
总之,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文化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友人深厚的情谊,是一首充满意境和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