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cuī shì yù shū jì fù shān běi zuò zhǔ shàng shū zhāo pì
送崔侍御书记赴山北座主尚书招辟
xià kǒu běn wú tóu zhòng chéng jù shàng yóu |
夏口本吴头 重城据上游 |
gē chuán zhuǎn jiāng hàn fēng yuè sù tīng zhōu |
戈船转江汉 风月宿汀洲 |
zhí xiàn qīng mín wàng xián ēn fù zhǔ yōu |
执宪倾民望 衔恩赴主忧 |
shuí zhī jiù liáo shǔ pān jiàn lèi réng liú |
谁知旧寮属 攀饯泪仍流 |
《送崔侍御书记赴山北座主尚书招辟》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李频为崔侍御书记赴山北座主尚书处应招辟而作的送别诗。下面分段解释诗的含义:
**首句:“夏口本吴头,重城据上游,戈船转江汉,风月宿汀洲”**
夏口,即今天的武汉市武昌区,历来是战略要地。作为吴国的首府,它占据着长江上游的重要地理位置。这句话描绘了夏口的地理位置之险要和重要性。戈船,指战船;江汉,指长江和汉水;汀洲,是指水中的陆地或沙洲。整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夏口的历史地位和独特的自然环境。
**次句:“执宪倾民望,衔恩赴主忧”**
“执宪”指的是崔侍御书记在官场中的职责,即执行法律、规范秩序,以此赢得民众的广泛期望。“倾”字用在此处形容民望之高,可见崔侍御书记深受民众的爱戴和尊敬。接下来的“衔恩赴主忧”则表明崔侍御书记在被朝廷征召之时,满怀感激之情,毅然决然地前往解决国事的困难和忧患。
**末句:“谁知旧寮属,攀饯泪仍流”**
“旧寮属”指的是崔侍御书记的旧同事或部下。这句话表达了对崔侍御书记即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尽管他前往山北座主尚书处是为了国家的需要,但旧同事们的离别之情却使得他们的泪水依然如雨般落下。这既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也流露出对崔侍御书记赴任的关切和祝福。
综上所述,这首诗表达了对崔侍御书记离别时的不舍之情,赞扬了他的忠诚、能力以及受民众尊敬的地位,同时表达了对崔侍御书记为了国家利益、赴任山北的敬意和祝福。
《送崔侍御书记赴山北座主尚书招辟》古诗词赏析:
李频的这首《送崔侍御书记赴山北座主尚书招辟》在构思上体现了对送别诗的传统运用,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情感描绘和对崔侍御此行的深切关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夏口本吴头,重城据上游”点出了送别地点的地理特色,夏口,即今武汉,自古以来就位于长江中游,战略位置重要。此句在表达对离别地点的自然描述的同时,也隐含了对崔侍御所即将赴任之地——山北座主尚书招辟——的地理位置的介绍,暗示了路途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
接下来的“戈船转江汉,风月宿汀洲”则进一步描绘了江汉之间的自然景观和崔侍御可能的行程路线。戈船象征着行舟,暗示崔侍御此行将沿江而行;风月宿汀洲,则描绘出一幅在月光下泊船休憩的宁静画面,既表达了对崔侍御旅途的想象,也寄托了诗人对崔侍御旅途安全的关切。
“执宪倾民望,衔恩赴主忧”两句是对崔侍御此次赴任背景的描述。执宪,指担任官职;民望,即民众的期待和认可;衔恩,承受恩惠;赴主忧,指为了国家和君主的忧虑而努力。这两句既赞扬了崔侍御的官职和其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也强调了他即将面临的责任和使命,体现了诗人的崇敬之情。
最后,“谁知旧寮属,攀饯泪仍流”表达了诗人与崔侍御离别的不舍与悲伤。旧寮属,意指旧日的同事、同僚;攀饯,即登高送行,是古代常见的送别形式。泪水不仅流露了离别之情,也体现了对崔侍御此行旅途安全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未知和担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送别场景的壮丽与感人,同时也蕴含了对被送者高尚职责和精神境界的赞美,以及诗人对友情、责任、离别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