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òng xīn ān shào fǔ

送新安少府

作者:李频 
què jiē liáng xiāo zuò     míng hé jǐ zhuǎn liú
却接良宵坐   明河几转流
ān chán féng xiǎo shǔ     bào jí rù gāo qiū
安禅逢小暑   抱疾入高秋
jìng shì wén xuán lǐ     shēn shān kě bái tóu
静室闻玄理   深山可白头
cháo cháo xiàn lín guǒ     yì yù xué mí hóu
朝朝献林果   亦欲学猕猴

《送新安少府》古诗词释义:

这首《送新安少府》是唐代诗人李频所作的一首送别诗。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描写,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新安少府这位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友情、禅理和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以下是逐段解释:

1. **却接良宵坐, 明河几转流**。"却"表示“还”,"良宵"指美好的夜晚。整句意为:在这美好的夜晚,我们还坐在一起。"明河"指的是银河,"几转流"形容银河随着时间缓缓移动。这句诗描绘了友人聚会时的温馨场景和时间的流逝。

2. **安禅逢小暑, 抱疾入高秋**。"安禅"指禅定,内心平静地修行。"小暑"是夏季的一个节气,表示夏季暑热的开始。"抱疾"是形容身体抱恙,"高秋"则指深秋,秋季的中期。整句诗意为:在小暑的季节里,我内心宁静地修行;而我却在深秋时陷入了病痛之中。这两句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紧迫感。

3. **静室闻玄理, 深山可白头**。"静室"指安静的修行场所。"玄理"指的是深奥的哲理或禅宗的教义。"深山"则象征着远离尘嚣,静心修行的地方。整句诗意为:在安静的修行场所,我能听到那些深奥的哲理;而在深山中,人们可以白头,暗示着修行和深入哲理需要时间的积累。

4. **朝朝献林果, 亦欲学猕猴**。"朝朝"表示每天都如此,"献林果"可能是指在每天的修行或生活中,都奉献或者行动。"学猕猴"是比喻,猕猴在佛教中常被用来象征愚钝或行为不端,这句诗可能是表达对友人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勤奋修行、不浪费时间,即使简单如献果这样的小事,也应当像猕猴那样认真对待,其实是一种对友人的期望和提醒。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述与友人的相聚与别离,以及对人生、修行和时间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送新安少府》古诗词赏析:

李频的《送新安少府》是一首含有深意的送别诗,其主题是探讨人生哲理和佛教思想的融合,通过送别新安少府这一具体情境,传递出对生活的独特思考。全诗虽然不直接涉及送别的具体情感,却在层层铺垫中寓含了诗人对生命意义、修行之路和时间流转的深刻体悟。

首联“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夜晚景象,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宇宙的永恒。明河,即银河,它穿越夜空的每一次流转,都象征着时间的无尽循环,同时也预示着离别的无声进行。

颔联“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则巧妙地将季节的变化与人的情绪、状态相联系。小暑标志着初夏的结束和盛夏的开始,高秋则是秋天的成熟与收获期。这里的“安禅”既指坐禅修行,又暗指内心寻求平静与安详。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在时光的更迭中,人们应寻找内心的平和与宁静,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疾病,应抱持坚韧与乐观的态度。

颈联“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修行与自我探索的主题。静室中的玄理探讨,意味着对宇宙真理和生命本质的追求;而“深山可白头”,既表达了修行之路的漫长与艰苦,也暗示了在不断探索与修行的过程中,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逐渐显现,让人愿意为之付出终生。

尾联“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则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朝朝向林果供奉,以类比学猕猴的模仿行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和自然状态的向往。这里也隐含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即在忙碌和追求中,不应忘记回归本真,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综上所述,李频的《送新安少府》通过送别的情境,巧妙地融入了对生命、修行和时间流转的深刻思考,引导读者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对生命本质的领悟,是一首充满哲思的佳作。

李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