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qī yún sì lì shàng rén yuàn
题栖云寺立上人院
rú fú cóng róng qù xū zhī shèng shì quán |
儒服从戎去 须知胜事全 |
shǐ jūn kāi mù rì tiān zi yǎn gē nián |
使君开幕日 天子偃戈年 |
fēng yǔ yī sōng lǐng sāng má jiē chǔ tián |
风雨依嵩岭 桑麻接楚田 |
xīn shī suí guò kè xuán mǎn luò yáng chuán |
新诗随过客 旋满洛阳传 |
《题栖云寺立上人院》古诗词释义:
### 诗词解释:
李频的《题栖云寺立上人院》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的描绘,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主题。
1. **儒服从戎去,须知胜事全**:“儒从”指的是儒生从文转武,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轨迹。“戎”指军事或武事。这两句在说,无论是从文到武,还是从和平走向战争,都是一种经历的转变,而“胜事全”则暗含在这一转变中,仍旧保持着一种内心的完整和自足。
2. **使君开幕日,天子偃戈年**:“使君”通常指地方的行政长官,“开幕日”则是指他到任之日。而“天子偃戈年”则是说国家在和平时期,停止了战争。这两句描绘了在地方官员的治理下,国家处于和平状态的情景,强调了治理带来的安宁。
3. **风雨依嵩岭,桑麻接楚田**:这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山岭之上,风雨交加的景象与平原上农事繁忙的图景。嵩岭代表着静谧与自然,楚田则是指农田,这一对比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与繁荣并存的画面,也暗示了和平时期自然与人类生活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4. **新诗随过客,旋满洛阳传**:诗人通过“新诗”表达了自己在旅程中的所见所感,这些诗句随访客的足迹流传,很快就传遍了洛阳。这一句体现了诗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以及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述历史的转变、地方的治理、自然的美景以及诗歌的传播,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和谐社会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深刻的联系。
《题栖云寺立上人院》古诗词赏析:
《题栖云寺立上人院》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对栖云寺立上人院环境的赞赏和对其精神风貌的颂扬。通过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谐与人文精神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儒服从戎去,须知胜事全”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思考。这里,“儒服”代表了儒家文化传统,“戎去”暗示了从传统社会向战争社会的转变。“须知胜事全”则表现出诗人对历史变革中“胜事”(即有利之事)的理解,这里的“胜事”不仅限于战争的胜利,更多的是指文化、道德、和谐等方面的成就。
颔联“使君开幕日,天子偃戈年”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和谐的向往。通过“使君”(地方官)的开府和“天子”(皇帝)停止战争这两件事,诗人暗示了社会从动荡不安到和平繁荣的转变,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赞美和对未来和平的期望。
颈联“风雨依嵩岭,桑麻接楚田”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象。嵩岭的风雨与楚田的桑麻相互映衬,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象征着远离战争、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是对诗人心中理想栖息地的描绘。
尾联“新诗随过客,旋满洛阳传”表达了诗作的广泛传播和对诗人创作的肯定。新诗通过过客的口耳相传,迅速在洛阳城内流传开来,不仅体现了诗作的优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高雅文化作品的渴望和认可。
综上所述,李频的《题栖云寺立上人院》不仅是一首对特定环境的描述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与情感的佳作,通过对比、象征和隐喻,表达了对和谐社会、自然美景以及高尚人文精神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