ǒu shū
偶书
mǎn yuàn sōng guì yīn rì wǔ què bù zhī |
满院松桂阴 日午却不知 |
shān rén shuì yī jiào tíng què lì wèi yí |
山人睡一觉 庭鹊立未移 |
chū yán chèn yún qù wàng dài bái jiē z 5 . shū yǎn ruò bó wù |
出檐趁云去 忘戴白接z5.书眼若薄雾 |
jiǔ cháng rú lòu zhī shēn wài suǒ láo zhě |
酒肠如漏卮 身外所劳者 |
yǐn shí xū zì chí hé rú biàn jué lì |
饮食须自持 何如便绝粒 |
zhí shǐ shēn wú wéi |
直使身无为 |
《偶书》古诗词释义:
皮日休的《偶书》描绘了一个宁静且超脱的隐居生活场景,语言简约而富有深意,以下是逐段解释:
1. **满院松桂阴,日午却不知**:诗的开篇描绘了一个充满松树和桂树的庭院,在日正中天的时候,诗人并未察觉。这里的“松桂阴”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清雅,而“日午却不知”则隐含着诗人沉浸在自然之中的闲适与淡泊。
2. **山人睡一觉,庭鹊立未移**:接着,诗人描述自己小憩后醒来,庭院中的喜鹊依然站在那里没有移动。这不仅反映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也象征着时间的缓慢流逝和生命的自然状态,山人与自然界似乎融为一体。
3. **出檐趁云去,忘戴白接z5**:“出檐趁云去”描绘了山人在云彩间自由游走的情景,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感。而“忘戴白接z5”则是说山人忘记了佩戴帽子(白接z5,指古代男子的帽子),这表现了他生活中的随意与自在,与世无争。
4. **书眼若薄雾,酒肠如漏卮**:这里的“书眼若薄雾”比喻诗人的眼睛像轻雾一样,可能是指诗人面对纷繁世界时的超然与看淡,或是内心如同迷雾般深邃难解。而“酒肠如漏卮”则是将诗人的酒量比作漏卮(古代盛酒器,有孔易漏),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豁达与随性,似乎能够以酒浇愁,更能够洒脱面对人生。
5. **身外所劳者,饮食须自持**: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身外之事(如世俗的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强调了自己对于饮食的节制与自持,反映了他追求精神世界的纯净与内心的宁静。
6. **何如便绝粒,直使身无为**:最后,诗人提出“绝粒”(指断食或不吃)的想法,这并不是身体上的绝食,而是精神上的超越与解脱,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脱,以达到“身无为”的境界。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体现出其哲学思考的深度与对自由的追求。
《偶书》古诗词赏析:
皮日休的这首《偶书》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邃的哲思,展现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自然与宁静的描绘**:首句“满院松桂阴,日午却不知”,通过“满院松桂阴”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自然环境,而“日午却不知”则通过主人公的不知晓时间的沉浸感,暗示了一种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心境。
2. **悠闲与淡泊**:“山人睡一觉,庭鹊立未移”,通过“山人”的悠闲睡眠和庭中的鸟儿未动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追求简单、自由、淡泊的生活态度,似乎在远离尘嚣的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3. **云游与隐逸**:“出檐趁云去,忘戴白接z5”,这两句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随云而动的生活理想,即使身着简朴,也愿意投身于自然,体现出一种对自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4. **对酒与读书的描述**:“书眼若薄雾,酒肠如漏卮”,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诗人阅读时的专注与深入,仿佛薄雾笼罩,难以分辨,以及饮酒时的畅快与自由,仿佛酒量无底,欲饮无尽。这反映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5. **生活的哲学思考**:“身外所劳者,饮食须自持,何如便绝粒,直使身无为”,最后一段通过对比生活的劳作与饮食的节制,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然态度。诗人似乎在思考,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物质的拥有,更在于内心的自由与精神的追求,因此提出了“何如便绝粒,直使身无为”的超脱追求,表达了对清心寡欲、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总之,这首《偶书》通过自然的描绘、生活的细节、哲思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由、淡泊生活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皮日休以其独特的文风,将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美感,也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