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fèng hé lǔ wàng sì míng shān jiǔ tí 。 lù tíng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鹿亭

作者:皮日休 
yún běi zhòu míng míng     kōng yí bèi shòu xīng
云北昼冥冥   空疑背寿星
quǎn néng ān yào qì     rén jiě xiě zhī xíng
犬能谙药气   人解写芝形
yě xiē yù sōng gài     zuì shū féng shí píng
野歇遇松盖   醉书逢石屏
fén xiāng zhù cǐ dì     yīng de rù jīn tíng
焚香住此地   应得入金庭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鹿亭》古诗词释义:

《鹿亭》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共9句,描绘了鹿亭的自然环境与神秘氛围,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鹿亭的赞美与向往。以下是对各句诗的逐段解释:

1. **云北昼冥冥,空疑背寿星**:首句描绘了鹿亭周围的环境,早晨的云层在北面聚集,天空变得阴暗,仿佛人们置身于远离人间的仙境,难以辨别天上的星辰。这里“寿星”可能是暗指太阳或天上的某个星体,进一步渲染了鹿亭远离尘嚣、幽静神秘的氛围。

2. **犬能谙药气,人解写芝形**:此句描绘鹿亭周边自然环境的纯净与和谐。犬能辨识草药的香气,暗示了鹿亭周围生长着丰富的草药资源,而人能描绘出芝(即仙芝,一种象征长寿和吉祥的植物)的形态,说明人们在鹿亭不仅能享受到自然之美,还能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艺术作品。

3. **野歇遇松盖,醉书逢石屏**:这两句描绘了鹿亭的野趣和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迹的情景。在野外休息时,人们会遇到高大的松树,其树冠如同伞盖,为人们提供了一处避风的场所。醉酒后,文人会题写诗句在石屏上,留下了风雅的印记。这里既体现了鹿亭自然环境的宜人,也展示了鹿亭作为文人雅集地的文化气息。

4. **焚香住此地,应得入金庭**: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鹿亭的深切向往与对其中隐含的灵性或神圣之感的追求。在鹿亭,人们通过焚香仪式,寻求内心的平静与与自然的和谐。这种精神的净化,被认为能够使人们获得进入象征着仙界或精神圣洁之地(金庭)的机会。这里不仅展现了对鹿亭自然美的赞美,也触及了道家文化中追求精神解脱与和谐的理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象征手法,构建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充满神秘与灵性的鹿亭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鹿亭》古诗词赏析:

皮日休的《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鹿亭》是一首古诗,通过描绘鹿亭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氛,展现了一种隐逸与超脱的生活哲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场景描绘**:首句“云北昼冥冥,空疑背寿星”描绘了一个笼罩在云雾之中的神秘景象,给人一种既开阔又略显孤寂的氛围。紧接着“犬能谙药气,人解写芝形”通过动物和人类的行为活动,进一步丰富了鹿亭的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暗示了一种和谐共生的景象。

2. **生活细节**:诗句“野歇遇松盖,醉书逢石屏”则细腻地描绘了在鹿亭这样的隐逸之地,人们可以与自然亲近,无论是休息在松树下,还是在酒醉中书写在石头屏风上,都充满了自在与放逸的韵味。这些生活细节的描绘,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其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

3. **精神追求**:最后一句“焚香住此地,应得入金庭”则点明了鹿亭对诗人而言,不仅是一个物质上的栖息地,更是精神上的追求所在。通过“焚香”这一仪式化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高雅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暗示着鹿亭是一个接近理想境界的地方,能够让人在物质与精神上得到双重的满足与升华。

总体而言,《鹿亭》通过描绘鹿亭的自然美景、人文活动与精神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深刻体悟。这首诗不仅富有诗意,也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审美价值。

皮日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