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guǎn wá gōng huái gǔ

馆娃宫怀古

作者:皮日休 
diào gōng lái xìn zì sōng jiāng     sān chǐ chūn yú bō lá shuāng
钓公来信自松江   三尺春鱼拨剌霜
fù nèi jiù gōu tái rǎn sè     sāi zhōng xīn ěr zǎo hé xiāng
腹内旧钩苔染涩   腮中新饵藻和香
lěng lín zhōng duàn yú qián pò     hán gǔ píng fēn yù zhù guāng
冷鳞中断榆钱破   寒骨平分玉箸光
hé shì kuàng jūn piān dé suǒ     zhǐ yuán tóng shì yuè háng láng
何事贶君偏得所   只缘同是越航郎

《馆娃宫怀古》古诗词释义:

《馆娃宫怀古》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首怀古诗。诗中的每一句都通过描绘一个具体的场景或形象,来寄托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下面逐句解释其意思:

1. 钓公来信自松江,三尺春鱼拨剌霜。
-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垂钓者从松江(太湖的一个分支)给诗人送来一封信,信中可能包含了关于钓鱼的技巧或经验。三尺春鱼,指的是春季捕获的三尺长的鱼,拨剌霜,形容鱼儿跃动时激起的水花与寒冷的霜相结合的景象。

2. 腹内旧钩苔染涩,腮中新饵藻和香。
- 此句描绘了钓鱼工具和饵料的状态。旧钩(鱼钩)由于长时间使用而表面长满青苔,摸起来粗糙(“苔染涩”),而新饵(用来吸引鱼儿的诱饵)则混合着水藻的清香(“腮中新饵藻和香”)。

3. 冷鳞中断榆钱破,寒骨平分玉箸光。
- 这句话通过比喻,将鱼鳞比作冷冰冰的宝石,裂开时仿佛是断落的榆钱(榆树的种子)。寒骨(鱼的骨头)与玉箸(精美的筷子)相提并论,强调了鱼肉的质地和珍贵。玉箸光,象征鱼肉洁白、细嫩。

4. 何事贶君偏得所,只缘同是越航郎。
- 这句诗中,贶(赠)意指赠与,偏得所可能表达的是某样事物恰好落入了正确的人手中,即“恰好赠给了你”。同是越航郎,这里的“越航郎”可能指的是与诗人有相同经历或身份的渔民或钓鱼人。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钓鱼过程中与友人分享快乐的感慨,强调了共同的经历和身份带来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钓鱼这一日常活动,映射了对过往历史的怀念和对友谊的珍惜。皮日休巧妙地将怀古之情与生活细节相结合,既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也寄托了对历史人物和过去的思考。

《馆娃宫怀古》古诗词赏析:

皮日休的《馆娃宫怀古》是一首富有深意的怀古诗,通过对古迹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前四句,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垂钓图:

“钓公来信自松江,三尺春鱼拨剌霜。腹内旧钩苔染涩,腮中新饵藻和香。”

这里描绘了垂钓的场景,钓公从松江来,所钓的是一条三尺长的春鱼,它在冰霜中跳跃,表现了鱼儿的鲜活与生命力。接着,“腹内旧钩苔染涩”描绘了钓鱼钩上的苔藓,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痕迹;“腮中新饵藻和香”则暗示新饵吸引鱼儿,而新与旧的对比,暗示着事物的更迭和永恒的自然法则。

后四句,诗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冷鳞中断榆钱破,寒骨平分玉箸光。何事贶君偏得所,只缘同是越航郎。”

“冷鳞中断榆钱破”与“寒骨平分玉箸光”描绘了渔人所捕获的鱼和其使用的工具,前者突出鱼的冰冷,后者强调工具的精致,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人生的冷暖与物质的华丽。在这里,诗人通过自然界的景象,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价值的多样性。

“何事贶君偏得所,只缘同是越航郎”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借问为何被给予这样的赏赐,仅仅是因为同为“越航郎”。这里,“越航郎”可能是指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够留名青史的人。诗人在这一问中,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历史地位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那些虽历经磨难,但能够留下不朽印记之人的敬仰。

综上所述,皮日休的《馆娃宫怀古》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垂钓图景,更通过这一景象,深入探讨了人生、历史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的人的赞美。

皮日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