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ūn fā bǎi piān jiāng yóu tiān tāi qǐng shī zèng xíng , yīn yǐ sòng zhī
孙发百篇将游天台请诗赠行,因以送之
qī lì shān yīn rù cǎo táng lǎo sēng xiāng jiàn shì xiāng wàng |
戚历杉阴入草堂 老僧相见似相忘 |
yín duō jǐ zhuǎn lián huā lòu zuò jiǔ zhòng fén bǎi zi xiāng |
吟多几转莲花漏 坐久重焚柏子香 |
yú guàn zhāi shí fēn jìng shí gē néng xián chù bàng chán chuáng |
鱼惯斋时分净食 鸽能闲处傍禅床 |
yún lín mǎn yǎn kōng jī zhì yù duì mí tiān què zì shāng |
云林满眼空羁滞 欲对弥天却自伤 |
《孙发百篇将游天台请诗赠行,因以送之》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诗,由唐代诗人皮日休创作,通过描绘一个即将离开草堂、前往天台山的和尚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和佛法的追求。下面逐段解释诗句的意思:
1. **戚历杉阴入草堂, 老僧相见似相忘:** “戚历”可能是指时间的累积或历史的长河。杉树的阴影笼罩着进入草堂的路,老僧人与来访者相会,似乎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忘记彼此的差别。这里运用了时间与空间的宁静氛围,营造了一种与世隔绝、超然物外的意境。
2. **吟多几转莲花漏, 坐久重焚柏子香:** “莲花漏”可能是指寺庙中计时的莲花形状的水漏,代表时间的流逝。“坐久重焚柏子香”则是描述老僧人在长时间的静坐之后,再次点燃柏子香。这种对时间的深刻体会和对静修的虔诚表达,体现了僧人生活的简单与专注。
3. **鱼惯斋时分净食, 鸽能闲处傍禅床:** 这两句描绘了和尚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鱼在斋食时间习惯性地分开进食,鸽子在空闲时则靠近禅床。通过这些日常景象,诗人表现出僧人的生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以及禅修中对自然现象的感知和尊重。
4. **云林满眼空羁滞, 欲对弥天却自伤:** “云林满眼”描绘了四周被云雾缭绕的树林,令人感到既自由又束缚的景象。“空羁滞”可能是指在外界看来的自由与僧人内心的束缚或迷茫。面对天台山的旅程,诗人内心既渴望又感伤,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自我与外界关系的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生活中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佛法、时间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对平静生活和自我超越的追求。
《孙发百篇将游天台请诗赠行,因以送之》古诗词赏析:
皮日休的这首诗《孙发百篇将游天台请诗赠行,因以送之》是一首赠别诗,表达了对即将游历天台山的孙发百的深厚情感和对其旅途中美好愿景的寄托。通过描绘老僧的静默相待、莲花漏的悠长流转、柏子香的缭绕不散、斋食的纯净、鸽子的悠闲以及云林的空旷,诗人不仅展现了山中修行僧侣的生活情景,也寄寓了对孙发百旅途的期盼与祝福。
首联“戚历杉阴入草堂, 老僧相见似相忘”暗示了孙发百来访时的宁静氛围,老僧与他的相见似乎已超脱于日常的交流之外,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也预示着孙发百即将开启的旅程中将会经历超凡脱俗的体验。
颔联“吟多几转莲花漏, 坐久重焚柏子香”通过莲花漏的“几转”和柏子香的“重焚”,描绘了孙发百在老僧处冥思静坐的场景,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深思。莲花漏的象征意味深厚,常被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柏子香则代表了山林的清幽和僧侣修行的宁静,两者相映成趣,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颈联“鱼惯斋时分净食, 鸽能闲处傍禅床”通过描述鱼儿在斋食时刻的自由游动和鸽子悠闲地停在禅床旁的场景,进一步表现了孙发百即将投入的修行生活。鱼儿与鸽子的自由与宁静,象征着孙发百在这次旅行中将会获得心灵的解放和内心的平静。
尾联“云林满眼空羁滞, 欲对弥天却自伤”表达了对孙发百旅途的祝福与担忧。云林的广阔与自由,象征着旅途中的无限可能性,但同时“空羁滞”暗示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欲对弥天却自伤”则是对孙发百在面对广阔世界时可能产生的迷茫与伤感的预想。这既是对孙发百旅途中可能遭遇的孤独与挑战的提醒,也是诗人对朋友深情的关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寓意深远的象征,展现了对孙发百即将开始的天台之行的祝福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旅途可能带来的挑战和孤独的深切关怀。皮日休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情感,为这首赠别诗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