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xià jǐng wú shì yīn huái zhāng lái èr shàng rén èr shǒu

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二首

作者:皮日休 
yuán yú yù zhù huá yú lóng     lái zì héng yáng cǎi cuì zhōng
圆于玉柱滑于龙   来自衡阳彩翠中
fú rùn kǒng fēi qīng xià yǔ     kòu xū yí zhù bì xiāng fēng
拂润恐飞清夏雨   叩虚疑贮碧湘风
dà shèng shū kè cái chéng jiǎn     pǒ sài xī wēng jié zuò tǒng
大胜书客裁成柬   颇赛溪翁截作筒
cóng cǐ jiǎo jīn yīn ěr dài     sú rén xiāng fǎng ruò wèi tōng
从此角巾因尔戴   俗人相访若为通

《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二首》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皮日休所作的《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二首》中的第一首,通过对“圆于玉柱滑于龙”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夏景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章来二上人的怀念。

**逐段解释:**

1. **圆于玉柱滑于龙,来自衡阳彩翠中**: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夏日美景,圆润如玉柱,滑润如龙,仿佛是从色彩斑斓的衡阳地区自然生长出来。这里“圆于玉柱滑于龙”是用了比喻,玉柱象征其外形的圆润,滑如龙则是形容其表面的滑润和光泽,通过这两个比喻来赞美景物的美好。

2. **拂润恐飞清夏雨,叩虚疑贮碧湘风**: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夏日景色的细腻。诗人在夏日中轻拂着这片美景,生怕不小心引起了一场清凉的夏雨;而当他敲击这景物,心中却在想象这是否能够收集起碧蓝的湘江之风。这里用到了“恐”和“疑”字,表达了对这美景的小心呵护和无限遐想。

3. **大胜书客裁成柬,颇赛溪翁截作筒**:这两句是将这首诗与书信、笔筒等物品进行对比。诗人认为这夏日的美景,比书信中传递的消息更胜一筹,因为书信只能传递文字信息,而眼前的美景则包含了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的体验,更有生命力。同时,诗人还将这美景比作溪翁用来截取竹筒的材料,意在表达这种美景的珍贵与独特。

4. **从此角巾因尔戴,俗人相访若为通**: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美景而改变了日常的生活习惯。从这以后,诗人可能会戴着角巾(古代文士所戴的帽子)来欣赏这美景。同时,对于那些俗人(指普通人、俗气的人)来访,诗人担心他们可能会打扰到这份宁静与美好,因此他在访客的通联方面可能会做出一些调整,以保护这份内心的纯净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夏日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二首》古诗词赏析:

《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二首》是晚唐诗人皮日休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比喻,表达了对友人章来二上人和夏季景色的喜爱与怀念。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1. 形象与比喻的运用
- **玉柱与龙**:开篇以“圆于玉柱滑于龙”来形容笔,不仅突出了笔的圆润与滑顺,也隐喻了笔之珍贵与特殊,如同玉柱与龙,具有艺术与自然之美。
- **衡阳彩翠**:将笔的来源比喻为来自衡阳的彩翠,不仅增加了笔的色泽与质感,也暗含了对远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 **清夏雨与碧湘风**:通过“拂润恐飞清夏雨,叩虚疑贮碧湘风”,诗人以笔的触感与声音来描绘夏日的清新与宁静,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动态感。

### 2. 情感与哲思的交织
- **笔与禅僧的象征**:诗中将笔与禅僧章来二上人联系起来,暗示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向往。通过“大胜书客裁成柬,颇赛溪翁截作筒”,诗人表达了对拥有这样一件珍稀之物(笔)能够与高洁的禅僧沟通交流的满足与喜悦。
- **俗人与隐士的对比**:最后一句“从此角巾因尔戴,俗人相访若为通”,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也通过“俗人相访若为通”这一假设,批判了世俗生活的庸俗,突显了对精神自由与高雅生活的追求。

### 3. 结构与韵律的美感
皮日休的诗歌往往注重韵律与节奏,这首诗亦然。每首诗均以七言绝句形式呈现,四句结构紧凑,字句间流畅自然,既符合唐诗的韵律要求,又在内容上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与哲思。

综上所述,《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二首》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对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还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巧妙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佳作。

皮日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