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ù bào ēn sì shuǐ gé

宿报恩寺水阁

作者:皮日休 
luàn fēng sì bǎi sān shí èr     yù wèn zhēng jūn hé chǔ xún
乱峰四百三十二   欲问征君何处寻
hóng cuì shù shēng yáo shì xiǎng     zhēn tán yī zhù shí lóu shēn
红翠数声瑶室响   真檀一炷石楼深
shān dōu qiǎn fù gū lái jiǔ     qiáo kè róng kàn huà hòu jīn
山都遣负沽来酒   樵客容看化后金
cóng cǐ yè shī zhī bù yuǎn     qiú guān xiān yǒu gé hóng xīn
从此谒师知不远   求官先有葛洪心

《宿报恩寺水阁》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宿报恩寺水阁》由唐代诗人皮日休所作,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报恩寺水阁的所见所感。以下是逐句解释:

1. **乱峰四百三十二,欲问征君何处寻**:诗的开篇描述了一片杂乱而众多的山峰,共四百三十二座。这里,诗人试图寻找古代隐士,即征君(古代的隐士、高士),但不知他们隐居在何方。

2. **红翠数声瑶室响,真檀一炷石楼深**:瑶室,常用来形容神仙或隐士居住的华美屋舍。这里指报恩寺的水阁在夜晚传来了几声红绿相间的音乐声,与一柱真正的檀香在石楼内飘散,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3. **山都遣负沽来酒,樵客容看化后金**:山都,可能是对山中神灵的拟人化称呼。这里描述山灵派遣人在山中寻找美酒,供来访的访客享用。此外,诗中还提到樵客(砍柴的人)有机会看到化后的金子,暗示了神秘而富有变化的自然世界,以及对财富和变化的向往。

4. **从此谒师知不远,求官先有葛洪心**: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找到高僧(师)的期待,暗示距离并不遥远。同时,诗人在追求官职之前,先有了葛洪(东晋名医、道士,著名的炼丹家)的决心,这里可能寓含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对精神修行和实际功利追求之间的权衡。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报恩寺水阁夜晚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追求之间的思考。

《宿报恩寺水阁》古诗词赏析:

皮日休的《宿报恩寺水阁》是一首描绘了诗人宿于报恩寺水阁所见的自然与人文美景的诗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禅宗生活及人生哲理的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起句点题,描绘环境**:“乱峰四百三十二,欲问征君何处寻。”诗开篇以“乱峰四百三十二”描绘了一幅山峦起伏、景象壮丽的自然画卷。这不仅展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壮美,也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隐逸脱俗的氛围。接下来,“欲问征君何处寻”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寻访高人隐士,探寻精神归宿的愿望,暗示了诗人的内心追求和对超然境界的向往。

2. **音律与画面的融合**:“红翠数声瑶室响,真檀一炷石楼深。”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中的声音与气味。红色与翠绿交织的光影中传来瑶室之响,真檀的香气在石楼深处弥漫,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清幽的意境。这里,诗人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以及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展现了禅宗生活中的静谧与雅致。

3. **生活细节与哲思**:“山都遣负沽来酒,樵客容看化后金。”这两句描绘了山中采樵者与山林之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自然与人类生活之间的相互依存。诗人通过这些日常生活细节,反映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借“化后金”之语,暗示了对超越物质、精神层面追求的重视。

4. **结语与人生哲思**:“从此谒师知不远,求官先有葛洪心。”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他对禅宗精神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里,引用葛洪的典故,意味着诗人希望能够远离世俗的追逐,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表达了对现实官场的疏离与对内心世界纯净的渴望。

整体而言,皮日休的《宿报恩寺水阁》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禅宗生活,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审美追求,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与超脱的向往。

皮日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