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ì huá zhōu lǐ fù shǐ yuán wài

寄滑州李副使员外

作者:皮日休 
xī yún jiàn niǎo běn wú chái     gāng wèi fú míng shì shì guāi
溪云涧鸟本吾侪   刚为浮名事事乖
shí lǐ xún shān wèi sī yì     wǔ gēng kàn yuè shì qíng chà
十里寻山为思役   五更看月是情差
fēn jiāng yín yǒng huá shuāng bìn     lì yǐ hú shāng gù bǎi hái
分将吟咏华双鬓   力以壶觞固百骸
zhēng de cǎo táng guī wò qù     gòng jūn tóng zuò tài cháng zhāi
争得草堂归卧去   共君同作太常斋

《寄滑州李副使员外》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浮名俗务的厌倦以及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下面逐段解释各句的意思:

1. **溪云涧鸟本吾侪,刚为浮名事事乖。**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溪流、云朵、山涧、飞鸟等自然之美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自然界的象征所代表的“浮名”(虚无的名声)的反感。诗人认为,为了追求虚名,人们常常偏离了自然的本真和内心的平和。

2. **十里寻山为思役,五更看月是情差。** - 诗人解释了自己为什么愿意花费长时间(十里)去寻找山,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束缚(思役),是因为内心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五更时分看月亮,对他来说也并非简单的观赏,而是情感的释放(情差)。

3. **分将吟咏华双鬓,力以壶觞固百骸。** - 这两句意味着诗人愿意用诗歌和饮酒来丰富自己的晚年(华双鬓),以酒力来支撑和维护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固百骸)。这里的“力”既可理解为意志力,也可以解读为精神上的支撑。

4. **争得草堂归卧去,共君同作太常斋。** -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和愿景。他希望能找到一处静谧的草堂,隐居其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归卧去)。同时,他希望能够与李副使员外一同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共君同作太常斋),即追求一种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平和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表达了皮日休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邀请或愿景,希望与之共享这种简朴而宁静的生活方式。

《寄滑州李副使员外》古诗词赏析:

皮日休的这首《寄滑州李副使员外》以深沉的情感和沉郁的格调,展现了诗人对官场浮名的厌倦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联“溪云涧鸟本吾侪,刚为浮名事事乖”**,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不屑,将自己比作溪流中的云、山涧中的鸟,这些自然界的元素本是诗人追求的自由与自在,却因为世俗名利的羁绊,使他感到与原本的追求相违背。这里“乖”字生动地描绘了这种冲突和矛盾感。

2. **颔联“十里寻山为思役,五更看月是情差”**,描绘了诗人为了“思役”而寻访山川,为了“情差”而赏月的情景。这里“思役”不仅指的是对山的探寻本身,更是心灵的寄托和追求,而“情差”则是情感的细微差别,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这两句通过具体的行动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情感的敏锐捕捉。

3. **颈联“分将吟咏华双鬓,力以壶觞固百骸”**,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通过“吟咏”和“壶觞”(饮酒)这两个典型的行为,表达了诗人以诗歌和饮酒来抚慰心灵,对抗世俗压力的生活方式。这既是一种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是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

4. **尾联“争得草堂归卧去,共君同作太常斋”**,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与李副使一同归隐,共同享受宁静的生活。这里的“太常斋”可能指的是某种隐喻,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含有一种与友人共享隐逸生活的深情厚谊。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比、隐喻和细节描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官场浮名的反感,以及对自然生活、内心自由的向往和追求。皮日休以深沉的情感和沉郁的格调,展现了一位文人对理想生活的执着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皮日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