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ú zhōng yán huái jì nán hǎi èr tóng nián
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
yī jiān yōu xìn zì xiāng yáng shàng bào xiān shēng qù suì wáng |
一缄幽信自襄阳 上报先生去岁亡 |
shān kè wèi yī fān shì yào yě sēng yīn diào què fén xiāng |
山客为医翻贳药 野僧因吊却焚香 |
fēng tóu gū zhǒng wèi yún xué sōng xià líng yán shì shí chuáng |
峰头孤冢为云穴 松下灵筵是石床 |
zōng bǐng sǐ lái jūn yòu qù zhōng shēn bù fù dào chái sāng |
宗炳死来君又去 终身不复到柴桑 |
《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古诗词释义:
皮日休的这首《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是一首抒情怀古之作,以哀悼逝去的友人为中心,通过描绘山水田园的静谧景象以及古人逝世后的悼念仪式,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之情。下面逐段解释这首诗的含义:
### 一缄幽信自襄阳
“一缄幽信自襄阳”指的是诗人写了一封包含着深情和哀思的信件,从襄阳(地名,位于中国中部)寄出。这里的“幽信”不仅指信件本身,也暗含了信中所表达的深切哀悼之意,以及对友人离去的深深怀念。
### 上报先生去岁亡
“上报先生去岁亡”说明诗人是在向读者介绍一位去年去世的友人,也就是这里的“先生”。这句话中的“上报”既是报告逝去的意思,也暗含着对友人逝世的哀痛与悼念。整个句子直白地表达了对友人离世的遗憾之情。
### 山客为医翻贳药,野僧因吊却焚香
“山客为医翻贳药”描述了一位隐居山林的医生为治疗病人而购买药品的情景。这里隐含着对逝去友人职业的怀念,以及对逝者生前品质的肯定,即他不仅在医学上有精湛的技艺,还乐于助人。
“野僧因吊却焚香”则描绘了寺庙中僧人为了悼念逝去的友人而点燃香烛的场景。这里的“焚香”既是一种传统的仪式,也是对逝者的深切敬意和怀念。整个句子将自然界的静谧与人的哀思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哀而不伤的氛围。
### 峰头孤冢为云穴,松下灵筵是石床
“峰头孤冢为云穴”通过将友人安葬的孤坟比作云中的洞穴,象征着逝者远离尘世,魂归自然的宁静与超脱。同时,这一句也隐含着对逝者安宁与超脱的赞美。
“松下灵筵是石床”则描绘了在友人墓地边的灵筵(祭祀用的供桌)和石制的卧床,与松树的自然景致形成和谐的画面,暗示着逝者在自然界的永恒存在,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的缅怀和敬仰之情。
### 宗炳死来君又去,终身不复到柴桑
“宗炳死来君又去”借用了“宗炳”这一典故,将友人与古人的生命过程进行对比。宗炳是魏晋时期的一位名士,此句表达的是生命逝去的共同规律,暗示友人离去后,自己也将无法再次回到故乡柴桑。这句话体现了对友人逝去的深刻哀痛,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有限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哀而不伤、含蓄深沉的画面,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自然、生命、时间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是晚唐文人皮日休所作,通过对逝去之友的追思和缅怀,展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对友谊的珍视。皮日休在诗中融入了丰富的象征与隐喻,反映了他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自身命运和过往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部分赏析:
1. **首句“一缄幽信自襄阳”**:以一封沉痛的书信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哀伤和怀念的氛围中。襄阳,作为历史上的文化重镇,隐含着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同时也暗示着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连结。
2. **“上报先生去岁亡”**: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悼念之情。这一句的“上报”既是对友人去世的一种郑重陈述,也隐含了对友人品德的尊崇和对逝去生命的尊重。
3. **“山客为医翻贳药,野僧因吊却焚香”**:通过描绘山中隐士和野僧的行为,展现了友人生前的为人处世之道。山客为病患提供医药,展现了友人的医德和乐善好施的品质;野僧因友人的去世而焚香,表现了友人在民间广泛的影响和他为人所敬仰的地位。
4. **“峰头孤冢为云穴,松下灵筵是石床”**:这两句以壮丽的自然景象来象征逝者安息之地。孤冢、云穴、松下的灵筵和石床,都充满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传达了对逝者精神世界的美好想象和对生命终结后安宁的渴望。
5. **“宗炳死来君又去,终身不复到柴桑”**:这一联以宗炳(东晋画家)为例,进一步强调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之情。宗炳的离去与友人的离开形成了时间上的连续性,暗示了人生无常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柴桑,可能指的是陶渊明的故乡,这里借以表达对友人追求自然、远离尘嚣生活方式的追思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描绘和联想,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情悼念,以及对人生、友谊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思考。皮日休以文人的敏锐触觉,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文化、自然景观巧妙融合,形成了这首情感深沉、意蕴丰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