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lǔ wàng bái ōu shī
奉和鲁望白鸥诗
qǔ shuǐ fēn fēi suì yǐ shē dōng nán wèi kè gè tiān yá |
曲水分飞岁已赊 东南为客各天涯 |
tuì gōng zhǐ bàng sū láo zhú yí yàn duō suí mò lì huā |
退公只傍苏劳竹 移宴多随末利花 |
tóng gǔ yè qiāo xī shàng yuè bù fān qíng zhào hǎi biān xiá |
铜鼓夜敲溪上月 布帆晴照海边霞 |
sān nián mán bèi lú yú lèi bù dé héng jīng shì jiàng shā |
三年谩被鲈鱼累 不得横经侍绛纱 |
《奉和鲁望白鸥诗》古诗词释义:
皮日休的这首《奉和鲁望白鸥诗》,用自然之景与人的情感相映衬,表达了对友人鲁望的怀念以及自己的游离与羁旅之情。以下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曲水分飞岁已赊, 东南为客各天涯**
- **曲水**:这里可能是借指河流,诗人用“曲水”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岁已赊**:赊欠的年岁,意味着时光的流逝。**东南为客**:诗人和鲁望分别在东南两地,各自为客。**各天涯**:各自远离家乡,身处远方。
2. **退公只傍苏劳竹, 移宴多随末利花**
- **退公**:下班或休息,这里指官吏下班后的生活。**苏劳竹**:可能是指在竹林中的苏劳村,这里用于象征隐逸生活的环境。**移宴**:换个地方设宴。**末利花**:这里可能是指一种花,借以象征着美好的聚会和欢愉的时光。
3. **铜鼓夜敲溪上月, 布帆晴照海边霞**
- **铜鼓**: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可能象征夜晚的宁静或者节日的欢庆。**溪上月**:月光洒在溪流之上,营造出静谧的夜晚景象。**布帆**:轻便的帆船。**晴照**:晴天的阳光照射。**海边霞**:海边的美丽霞光。这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晴天的美景,也寓含了远方与自由的向往。
4. **三年谩被鲈鱼累, 不得横经侍绛纱**
- **三年**:诗人在此自指过去的三年时光。**谩被**:徒然遭受,这里指白白承受。**鲈鱼**:古时有“鲈鱼脍”的典故,用来象征故乡的思念与归隐的愿望。**横经**:古代讲学时把经书横置于几案上,泛指讲学、授业。**侍绛纱**:在红色的丝质服装前侍奉,常用来形容高官或尊贵者的仪态。整句表达的是,诗人三年来因思乡之情而困扰,无法像从前那样在高位上侍奉君主,暗示了对官场与自由生活的矛盾与抉择。
综上所述,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两地的离愁别绪,以及自己在官场与内心追求自由之间挣扎的复杂情感。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奉和鲁望白鸥诗》古诗词赏析:
皮日休的这首《奉和鲁望白鸥诗》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点题**:开篇“曲水分飞岁已赊,东南为客各天涯”通过水的流动与时间的流逝,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分别之感以及时间的流逝,透露出淡淡的离别之愁。
2. **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接下来的两句“退公只傍苏劳竹,移宴多随末利花”描绘了作者退休生活的情景,苏劳竹与末利花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生活的情趣,也寓意着诗人的隐逸情怀。竹象征着高洁、坚韧,花则象征着美好的生活与情感。
3.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铜鼓夜敲溪上月,布帆晴照海边霞”这两句诗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结合,通过铜鼓的敲击声与溪月的映衬,以及晴天里帆船在海边的美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
4. **回忆与感慨**:“三年谩被鲈鱼累,不得横经侍绛纱”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能实现理想(可能是指文学创作或是某种重要职位)的感慨。鲈鱼在古代常与隐逸生活相关联,暗示了诗人在三年间被这种生活束缚,未能尽情施展才华。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生活情境的展现以及诗人情感的流露,构建了一个既富有诗意又充满情感的世界。皮日休巧妙地运用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体现了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