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gǎn shí

感时

作者:司空图 
chǒu fù jìng zān huā     huā duō yìng yù chǒu
丑妇竞簪花   花多映愈丑
lín nǚ shì qí zī     duō zhī bù yíng shǒu
邻女恃其姿   掇之不盈手
liàng yǐ jì zì sī     zhāo sǔn nǎi shuí jiù
量已茍自私   招损乃谁咎
chǒng lù jì fēi ān     yú wú jìng hé yǒu
宠禄既非安   于吾竟何有

《感时》古诗词释义:

司空图的《感时》这首诗,以花为喻,通过对比丑妇与邻女在簪花行为上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社会现象和人生态度,探讨了个人价值、社会评价、道德责任以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

### 逐段解释:

**丑妇竞簪花, 花多映愈丑,**

这一句开始,诗人将丑妇与花的美丽相联系,表明了丑妇为了衬托自己的存在,选择在头上簪插花朵的行为。然而,“花多映愈丑”说明,花朵的鲜艳反而加剧了丑妇的丑陋感,这寓意着在社会评价中,个体的自身缺陷在试图通过外在装饰去掩盖时,反而会更加显眼。

**邻女恃其姿, 掇之不盈手,**

接下来,诗人转向邻女。这里的“恃其姿”指邻女依靠自己美丽的容貌,所摘取的花“不盈手”,说明她的行动非常轻松且充裕。这表现了邻女在社会评价中的优势,她的美丽容颜让她轻易获得众人赞赏,而无需过多努力。

**量已苟自私, 招损乃谁咎,**

这一句揭示了两种行为背后的动机。丑妇的行为是为了“苟自私”,即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而邻女的行为则可能基于同样的自私动机。两者的行为带来的后果,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应该由他们自己承担责任。这里涉及的是个人道德和行为后果的责任归属。

**宠禄既非安, 于吾竟何有**

最后,诗人提出了对个人追求社会地位和财富的看法。认为这些外在的“宠禄”(尊宠和财富)既不能带来真正的安宁,也无法对个人的核心价值产生持久的影响。在这里,诗人似乎在探讨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和内在满足,即“于吾竟何有”的追问,意味着这些外在的荣誉和财富对于真正的个人幸福和内在价值来说,可能并无实际意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比丑妇和邻女的不同行为和后果,以及对个人价值与社会评价、道德责任的反思,表达了对个体在社会中的定位、个人价值与外在追求之间的思考,以及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感时》古诗词赏析:

司空图的《感时》诗,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现实与人生哲思。此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借物咏志,表达诗人对于人情世态的深刻洞察和对于个人价值的深沉反思。

首先,诗的前两句“丑妇竞簪花,花多映愈丑”,描绘了女性为了追求美而无视自身外貌的普遍现象。这里的“丑妇”指的是社会上那些并不美丽的女性,她们在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难看。这种现象通过“花多映愈丑”这个反常的表述,凸显了追求美的过程中,客观标准与主观感受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审美观的复杂性。

接下来的“邻女恃其姿,掇之不盈手”,通过对比,形象地展现了那些自认为拥有美丽外表的女性(“邻女”)的行为。她们虽然拥有着“姿”,但并没有像“丑妇”那样去插花装饰自己,而是“掇之不盈手”,即随意拿取而不满手,这既是对那些过分追求美的女性的讽刺,也是对她们自视甚高的态度的批判。

“量已茍自私,招损乃谁咎”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追求个人私利、忽视他人和社会责任的后果。诗人在这里强调了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应考虑到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以及其背后的道德责任。

最后的“宠禄既非安,于吾竟何有”,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他认为,即便拥有了地位和财富(“宠禄”),但对于真正的幸福和内心的平静来说,这些外在的成就并不重要。诗人以此警醒世人,不应过分追逐外在的荣誉和物质财富,而应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综上所述,司空图的《感时》诗不仅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还提出了对于个人价值和幸福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比喻生动,寓意深远,具有很强的警示和启发意义。

司空图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