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huái yuán xiù shàng rén
寄怀元秀上人
yún gēn chán kè jū jiē shuō jiù wú lú |
云根禅客居 皆说旧无庐 |
sōng rì míng jīn xiàng shān fēng xiàng mù yú |
松日明金像 山风向木鱼 |
yī qī yīng bù zǔ míng lì běn lái shū |
依栖应不阻 名利本来疏 |
zòng yǒu rén xiāng wèn lín jiān lǎn chāi shū |
纵有人相问 林间懒拆书 |
gāo yā gé gǔ jiàn lù zhuǎn sì xī mén |
高鸦隔谷见 路转寺西门 |
tǎ yǐng yīn quán mài shān miáo qīn shāo hén |
塔影荫泉脉 山苗侵烧痕 |
zhōng shū hán yǎo ǎi hé jiǒng gèn huáng hūn |
钟疏含杳霭 合迥亘黄昏 |
gèng dài tā sēng dào zhǎng rú qián xìn cún |
更待他僧到 长如前信存 |
《寄怀元秀上人》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寄怀元秀上人》由唐代著名诗人司空图所作,通过描绘元秀上人的禅居生活场景,展现了其超然物外、远离名利的高洁形象。下面逐段解释诗句的含义:
1. **云根禅客居,皆说旧无庐,**
这两句描绘了元秀上人居住环境的清幽与独特。"云根"象征着居所与云霄相连,隐喻其修行环境的高洁。"皆说旧无庐"暗示元秀上人过去并未居住于此,现在却是禅居之所,突显了其选择和环境的和谐。
2. **松日明金像,山风向木鱼,**
"松日明金像"写出了阳光透过松林,照亮了供奉的佛像,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山风向木鱼"形象地描绘了风声拂过木鱼(佛教中用于念经的法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禅意的流动感。
3. **依栖应不阻,名利本来疏,**
"依栖应不阻"表达了元秀上人在修行中对于外在环境的适应与融入,暗示其内心不受外界干扰。"名利本来疏"则强调了他对于名利的淡泊,体现了其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的超脱与内心的平静。
4. **纵有人相问,林间懒拆书,**
"纵有人相问"说明了即使有人来访,元秀上人也显得悠闲自在,不为外事所动。"林间懒拆书"展现了其在林间读书时的悠闲态度,或是选择在自然中静思,不急于与外物互动。
5. **高鸦隔谷见,路转寺西门,**
"高鸦隔谷见"描述了高飞的乌鸦在山谷间可见的景象,进一步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路转寺西门"则指向了前往寺院的路径,暗示着元秀上人所在之处与外界的相对隔绝。
6. **塔影荫泉脉,山苗侵烧痕,**
"塔影荫泉脉"描绘了佛塔的影子投在泉水上,展现出一种神秘而和谐的景象。"山苗侵烧痕"则通过山间的幼苗蔓延至焚烧的痕迹上,寓意着自然生长的生生不息与时间的流逝。
7. **钟疏含杳霭,合迥亘黄昏,**
"钟疏含杳霭"描述了黄昏时分寺庙中钟声稀疏,似乎融入了远方的雾霭之中,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宁静的氛围。"合迥亘黄昏"则是对整日时间流逝的总结,意味着一天即将结束,禅居的生活与外界有着明显的界限。
8. **更待他僧到,长如前信存,**
"更待他僧到"表达期待另一位僧侣的来访,预示着元秀上人与僧侣之间的友谊与交流。"长如前信存"则强调了元秀上人对于过去信件的珍视,体现了其内心对过往的缅怀和对友谊的珍重。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元秀上人宁静、超然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信仰的深深依恋。
《寄怀元秀上人》古诗词赏析:
司空图的《寄怀元秀上人》是一首深邃而静谧的诗歌,通过描绘元秀上人的禅居生活和周围环境,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静心修行的意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云根禅客居** - 开篇“云根”二字描绘出元秀上人住所的环境之高远,隐喻其修行环境的清幽。禅客居住于此,与世隔绝,远离尘嚣,暗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
2. **皆说旧无庐** - 这句话通过传闻的语气,引出元秀上人所居之地原无屋舍的设定,进一步强调了其修行环境的自然与简朴。也暗示了上人在此地潜心修行,不追求物质的舒适与奢华。
3. **松日明金像,山风向木鱼** - 这两句描绘了元秀上人修行环境中的自然与静谧之景。松日明金像,日光透过松树的缝隙,照亮了金色的佛像,暗示了禅修中的光明与启示。山风轻拂木鱼,木鱼作为佛事中的法器,其声悠扬,象征着法的教诲与修行的节奏。
4. **依栖应不阻,名利本来疏** - “依栖应不阻”表达了对元秀上人修行环境的自由与宁静的向往,“名利本来疏”则突出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漠态度,表明了上人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5. **纵有人相问,林间懒拆书** - 这句话描绘了元秀上人在林间修行时,即使有人来访,他也选择沉浸在自己的书籍中,体现了一种专注于内心的修行与学习,对外界的干扰保持淡然的态度。
6. **高鸦隔谷见,路转寺西门** - 这两句描绘了从山下遥望寺庙的情景,通过“高鸦”与“隔谷”的意象,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距离感,体现了对修行环境的隐秘与自然之美的追求。
7. **塔影荫泉脉,山苗侵烧痕** - 这两句描绘了寺庙周围自然景观的静美。塔影在泉水上轻轻摇曳,山间的青草和烧痕相互映衬,展现了一种和谐与自然共存的景象,也隐喻了修行与自然的融合。
8. **钟疏含杳霭,合迥亘黄昏** - 这句话描绘了黄昏时分,寺庙中的钟声悠长,穿过朦胧的雾霭,传递出一种深邃与宁静。钟声在黄昏的余晖中回响,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冥想与修行的深度反思。
9. **更待他僧到,长如前信存** -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恒久的信念。期待着其他僧侣的到来,意味着社群与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元秀上人修行成果的持续存在,即精神的传递与永恒。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出一幅幅静谧、超脱的禅修画面,表达了对精神世界和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于名利、世俗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修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