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èng yuán fǎng gōng ( fǎng , shǔ sēng 。 xī zōng xìng shǔ , fǎng jiān miǎn zǐ yī )

赠圆昉公(昉,蜀僧。僖宗幸蜀,昉坚免紫衣)

作者:司空图 
zhōng fēng céng dào chù     tí jì méi cāng tái
中峰曾到处   题记没苍苔
zhèn xī chuán shēn gǔ     fān jīng xiǎng jiù tái
振锡传深谷   翻经想旧台
wēi sōng lín qì yǎn     jīng lù mò xī lái
危松临砌偃   惊鹿蓦溪来
nèi diàn yù shī qiè     shēn huí xīn wèi huí
内殿御诗切   身回心未回

《赠圆昉公(昉,蜀僧。僖宗幸蜀,昉坚免紫衣)》古诗词释义:

司空图的《赠圆昉公》是一首赞颂蜀地僧人圆昉公的诗,诗中通过描绘圆昉公生活的环境以及对他的品行、修行的赞颂,展现了圆昉公的禅宗修为和对佛法的执着。下面逐句解释:

1. **中峰曾到处,题记没苍苔,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台,**
-"中峰"指的是位于山中的高峰,这里描绘的是圆昉公曾经登临过的山峰。"题记没苍苔",可能是在山峰的某个地方,圆昉公曾经留下过记号,如今已被苍苔覆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振锡传深谷","振锡"是敲击手杖,常用于行进、祈祷或警示等,这里指的是圆昉公在深谷中行走或修行时敲击手杖的声音,展现出他的行迹与深谷的静谧形成对比。
-"翻经想旧台","翻经"是翻阅佛经,这里暗示圆昉公在修行或传授佛法时,经常翻阅佛经。"旧台"可能是他曾经坐禅或者讲经的地方,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他对过去修行岁月的怀念。

2. **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
-"危松临砌偃","危松"指的是紧贴悬崖峭壁生长的松树,"临砌偃"可能是指这些松树倒下,或者悬挂在悬崖边上,给人一种既危险又壮观的感觉。这里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悟。
-"惊鹿蓦溪来","蓦溪来"形容鹿突然出现在溪边,给人一种惊喜之感。鹿在这里象征着纯洁、自由和宁静,突显出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3. **内殿御诗切,身回心未回,**
-"内殿御诗切"可能指的是皇帝在内殿阅读并作出关于僧人修行的诗歌,暗示圆昉公的修行得到了皇室的认可和推崇。
-"身回心未回",表面上是在说圆昉公虽然身体可能回到了某处,但他的心却还留在了修行的道路上,表达了他对于佛法和修行的坚定追求和忘我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圆昉公生活环境的描绘和对他的品行、修行的赞颂,展现了圆昉公的禅宗修为和对佛法的执着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赠圆昉公(昉,蜀僧。僖宗幸蜀,昉坚免紫衣)》古诗词赏析:

司空图的这首诗《赠圆昉公》是对圆昉公这位蜀地僧人的深情赞美与怀念之作。从标题可以看出,圆昉公在僖宗皇帝幸蜀(即僖宗逃亡蜀地)的动荡时期,保持了坚毅的本心,拒绝了被授予紫衣的荣誉,展现了他高洁的品格和对佛教义理的执着追求。

**首联**“中峰曾到处,题记没苍苔”用“中峰”描绘了圆昉公曾经修行过的地方,这里的“中峰”暗喻佛教的修行之路,暗示圆昉公的修行之地深藏不露,环境静谧,文中的“题记没苍苔”则通过自然的痕迹衬托出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古老,间接赞美了圆昉公的高远精神与时间的见证。

**颔联**“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台”进一步描写了圆昉公修行时的情景。这里运用了“振锡”(敲击锡杖)和“翻经”(诵读经书)这两个形象的动作,展现了僧人的修行生活和对佛法的虔诚。同时,“深谷”和“旧台”则暗示了修行环境的庄严与历史的深厚,赋予了情景以更深远的含义。

**颈联**“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危松”(高耸的松树)和“惊鹿”(受惊的鹿)的动态与静态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圆昉公修行环境的和谐统一。

**尾联**“内殿御诗切,身回心未回”最后两句话则表达了作者对圆昉公超凡脱俗、心系佛法而身体却又身处世间的复杂情感。这里的“内殿御诗”可能指的是僖宗皇帝对圆昉公的某种待遇或礼遇,但“身回心未回”则强调了圆昉公对佛法的忠诚与对尘世的淡泊,即使在世间的生活中,他的心仍然保持着对佛法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僧人修行生活、历史背景等元素的交织,塑造了一个高洁、超脱、深沉的僧人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蜀地僧人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司空图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