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ái xī
淮西
yì zhī shì lù báo zhōng zhēn bù rěn cán nián fù shèng míng |
亦知世路薄忠贞 不忍残年负圣明 |
zhǐ dài dōng fēng zhān qìng cì bēi yīn bié kè lǎo chén míng |
只待东封沾庆赐 碑阴别刻老臣名 |
bù fàng cán nián què dào jiā xián bēi lǎn gèng wèn shēng yá |
不放残年却到家 衔杯懒更问生涯 |
hé dī wǎng wǎng rén xiāng sòng yī qū qíng chuān gé liǎo huā |
河堤往往人相送 一曲晴川隔蓼花 |
hēi xū jì zài bái xū shēng yí dù qiū fēng jiǎn jǐ jīng |
黑须寄在白须生 一度秋风减几茎 |
kè chù bù kān pín sòng bié wú duō qíng xù gèng shāng qíng |
客处不堪频送别 无多情绪更伤情 |
《淮西》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淮西》的作者是司空图,唐代著名的诗人,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诚与世道之间的矛盾,以及对于国君的忠诚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1. **亦知世路薄忠贞**:作者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忠贞往往会受到轻视。这里的“世路”可以理解为社会的风气,或者是对忠诚的不公待遇。
2. **不忍残年负圣明**:即便知道世道薄待忠诚,作者仍然不忍心在年老之时背弃明君,表示出对国君的忠诚和敬重。
3. **只待东封沾庆赐**:这里“东封”可能指的是古代帝王的封禅仪式,即登泰山祭天,以此证明自己受命于天。作者期待能够参与这样的盛事,得到帝王的恩赐。
4. **碑阴别刻老臣名**:作者希望在封禅的石碑背面留下自己的名字,可能是在表达对此次盛事的参与感和对忠诚的自我肯定。
5. **不放残年却到家**:即便年老体衰,作者也不希望在余生中离开自己的家园,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
6. **衔杯懒更问生涯**:在享受生活的时候,作者懒得再去追问未来的生活会怎样,可能是在一种淡然的心态下接受生活的不确定性。
7. **河堤往往人相送**:在河边的堤坝上,人们常常见他经过并为他送行,体现了他被人们所关注和尊敬。
8. **一曲晴川隔蓼花**:通过描述晴朗的水面上,蓼花(一种水生植物)作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充满诗意的场景。
9. **黑须寄在白须生**:这里的“黑须”可能象征着年轻的忠诚与活力,“白须”象征着年老和疲惫。这句话表达出,尽管忠诚可能会被时间消磨,但对国家的忠诚始终在心中。
10. **一度秋风减几茎**:秋天的风使得头发(或象征忠诚的事物)减少几根,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忠诚的消减。
11. **客处不堪频送别**:作为客居他乡的人,频繁的离别让他难以承受,可能是对自己命运的感叹。
12. **无多情绪更伤情**:在经历许多离别和感慨之后,作者的情绪变得更加沉重和哀伤。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情感和意象的交织,表达了作者对忠诚与世道之间冲突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忠诚的执着。
《淮西》古诗词赏析:
《淮西》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司空图所作,描绘了一位即将东封(封禅仪式)的老臣在退休前的生活境遇和复杂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 **亦知世路薄忠贞,不忍残年负圣明,只待东封沾庆赐,碑阴别刻老臣名,不放残年却到家。**
这四句表达了老臣在政治环境中对忠贞不渝的坚持与无奈的平衡。他知道世道薄情寡义,难以保持纯粹的忠贞,但他不忍心在年老之时辜负君王的信任和国家的期望。他期待着能参与东封仪式,以这种方式获得君王的荣誉和恩赐,即使这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阶段的结束,他也不愿就这样轻易回到家中,似乎表现了他对于权力和地位的眷恋以及对于荣华的追求。
2. **衔杯懒更问生涯,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黑须寄在白须生,一度秋风减几茎,客处不堪频送别,无多情绪更伤情。**
这部分是对老臣个人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的细腻描绘。他懒于饮酒,也懒得去关心未来的生活,似乎在情感上已经有所放弃,但又不得不面对送别他人的场景。在晴朗的江边,他看到了江河和蓼花,他的黑须在时间的流逝中变成了白须,岁月无情,青春易逝。每一次送别的秋天,他的头发就会减少几根,这不仅是自然的衰老,也是他生命中一次次离别和失去的象征。在客居他乡的日子,每一次送别都让他更加感伤,难以承受。
整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展示了老臣在政治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挣扎,以及对权力、荣誉和生命的深刻反思。通过其丰富的情感层次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政治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和悲悯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