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īng yǔ ( yī zuò wáng jiàn shī )
听雨(一作王建诗)
bù yí táo lìng shì kuáng shēng zuò fù qí rú yǒu dìng qíng |
不疑陶令是狂生 作赋其如有定情 |
yóu shèng jiāng nán yǐn jū shì shī mó zhōng niǎo fù gū míng |
犹胜江南隐居士 诗魔终袅负孤名 |
zì gǔ shī rén shǎo xiǎn róng táo míng hé yòng gèng tí míng |
自古诗人少显荣 逃名何用更题名 |
shī zhōng yǒu lǜ yóu xū jiè mò xiàng shī zhōng zhe bù píng |
诗中有虑犹须戒 莫向诗中着不平 |
dēng gāo kě xiàn shào nián chǎng bái jú duī biān bìn shì shuāng |
登高可羡少年场 白菊堆边鬓似霜 |
yì suàn gèng xī zhān shàng yào jīn zhāo dì qī shí chóng yáng |
益算更希沾上药 今朝第七十重阳 |
《听雨(一作王建诗)》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听雨》,作者为司空图。虽题为听雨,其实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的反思和对诗歌创作的见解。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不疑陶令是狂生**:不相信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狂放的诗人。暗示了陶渊明的诗作并不纯粹是狂放不羁的表达,而是深含对生活的洞察与情感的真诚流露。
2. **作赋其如有定情**:即使是写赋,也有固定的真情实感。这是对创作时情感投入的肯定,认为真情实感是诗歌创作不可或缺的要素。
3. **犹胜江南隐居士**:这句与上句形成对比,意指即使像江南隐居的诗人那样,他们的作品最终仍因情感的缺席而显得黯淡无光。这里暗含对某些诗人只求隐居而不重视情感表达的批评。
4. **诗魔终袅负孤名**:创作诗歌往往充满激情与冲动(“诗魔”),但有时这种情感的驱动可能导致作品缺乏深度,最终辜负了诗人的名声。
5. **自古诗人少显荣**:自古以来,诗人中显赫荣光者并不多,这反映了诗人的生活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反差。
6. **逃名何用更题名**:诗人逃避名声的追求,但逃避不了后世的名声。这是一种对名声与创作关系的思考,或许意味着即使诗人试图与世俗保持距离,其作品的影响力依然不可忽视。
7. **诗中有虑犹须戒**:诗歌创作中应当谨慎,避免过于偏激或愤世嫉俗的表达。这是对诗歌创作伦理的强调。
8. **莫向诗中着不平**:不要在诗中过分表达不满或不公,应保持一定的平衡和理性,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9. **登高可羡少年场**:登高望远时,可以羡慕年轻人的活力与热情。这反映了对年轻一代的憧憬和对青春活力的向往。
10. **白菊堆边鬓似霜**:在白菊盛开的地方,诗人鬓发如霜,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沉淀。这种自然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无常。
11. **益算更希沾上药**: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希望能够获得长寿的秘诀或仙药,延长生命的美好时光。
12. **今朝第七十重阳**:今天是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日,诗人年届七旬。这表达了对年华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当前生活的珍惜与回忆。
总体上,这首诗通过听雨的场景,反映了作者对诗歌创作、人生价值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听雨(一作王建诗)》古诗词赏析:
司空图的《听雨》诗虽然其标题“听雨”未直接在诗文中呈现,但从内容分析,这可能是一首以“听雨”为题的哲理诗或隐逸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的转折**:首句“不疑陶令是狂生”表达了对陶渊明(陶令)的敬重,否定其狂放不羁的刻板印象,暗示陶渊明的隐逸之行并非毫无道理,而是有其深厚的情感基础。接下来的“作赋其如有定情”,进一步肯定了陶渊明对赋作的情感投入,表现出对他的艺术成就的认同和欣赏。
2. **对比隐士与陶渊明**:诗中将“江南隐居士”与陶渊明对比,指出尽管江南隐士在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但其名声与陶渊明相比,依然显得黯淡无光。这暗含了对名声与内在品质的反思,即名声不等于内在价值,真正的价值在于作品本身的质量和情感深度。
3. **诗人的命运与价值**:诗中的“自古诗人少显荣,逃名何用更题名”强调了诗人生涯的普遍困境——在名声与内在追求之间的挣扎。这里提到“逃名”,是对诗人身份的自我反思,诗人或许在追求真实自我与名声之间寻求平衡。
4. **创作的智慧与审慎**:“诗中有虑犹须戒,莫向诗中着不平”这两句提醒诗人创作时应保持审慎,避免在作品中过于情绪化地表达不满,强调了艺术创作应该追求的平衡与和谐。
5. **个人的追求与未来**:“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描绘了一幅登高望远、白菊映衬下鬓发如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老年生活的淡然态度。同时,这里的“登高”或许象征了对理想追求的高远追求,“白菊”则可能寓意了诗人对于清高、淡泊品质的向往。
6. **对长寿与长生的渴望**:“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表达了诗人对长寿的渴望和对生命延续的追求,同时“上药”也暗示了对精神与内在修为的提升,即通过诗歌与艺术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长生。
综上所述,《听雨》不仅是一首探讨诗人生活、创作与生命价值的诗,还蕴含了对自然、社会、人性以及艺术本质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象征和隐喻,司空图巧妙地探讨了诗人的内在世界,以及他们在这个复杂世界中的角色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