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hī pǐn èr shí sì zé 。 piāo yì

诗品二十四则。飘逸

作者:司空图 
fěi shén zhī líng     fěi jī zhī wēi
匪神之灵   匪机之微
rú jiāng bái yún     qīng fēng yǔ guī
如将白云   清风与归
yuǎn yǐn ruò zhì     lín zhī yǐ fēi
远引若至   临之已非
shǎo yǒu dào qì     zhōng yǔ sú wéi
少有道契   终与俗违
luàn shān gāo mù     bì tái fāng huī
乱山高木   碧苔芳晖
sòng zhī sī zhī     qí shēng yù xī
诵之思之   其声愈稀

《诗品二十四则。飘逸》古诗词释义:

司空图的《诗品二十四则》是其著名的诗歌理论作品,其中的“飘逸”一章,运用一系列生动的自然意象来阐述诗歌的境界和表现手法。以下是对这段诗词意思的逐段解释:

1. **匪神之灵,匪机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
- 这句诗暗示诗歌的魅力在于其无形的灵感和微妙的机巧,像白云和清风那样,看似接近,实则难以捉摸。作者强调了诗歌的灵感不来自于具体的事物,而是来自一种超乎常理的境界,如同感受到远处的景象,但当真正到达时,景象已经改变了。

2. **少有道契,终与俗违**:
- “少有道契”意味着能够理解或与这种高妙境界共鸣的人很少,因为这种境界是如此深奥和独特,不是一般人的思想和感受所能触及。而“终与俗违”则表示,一旦理解了这种境界,其体验和表达就会与普通人的观点和生活方式相悖,反映出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独特的诗歌境界。

3. **乱山高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稀**:
- 这句话通过自然景物来象征诗作的深远和内敛。"乱山高木"代表诗歌中复杂而多变的情境,"碧苔芳晖"则象征着清新而富有生机的意象,整体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而深远的氛围。"诵之思之,其声愈稀"则表达出,越是深入地品味这样的诗歌,其内在的意味和情感就越显得深邃和稀有,甚至让人觉得声音在逐渐消失,强调了诗歌的内涵和意境是深邃而难以言喻的。

整段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应追求的境界和表现手法的看法,强调了诗歌的独特性、深邃性以及与世俗的差异性。同时,也鼓励读者在品味诗歌时,应追求一种超越表面、深入内在的审美体验。

《诗品二十四则。飘逸》古诗词赏析:

司空图的《诗品二十四则》是其代表作,诗中对于诗的风格与意境做了深入的探讨和描绘。而“飘逸”作为其中的一则,不仅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诗歌艺术的独特审美,也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诗歌状态的追求与阐述。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赏析“飘逸”这则的内涵与艺术价值:

### 非常灵气,非机巧之微妙

首先,“飘逸”强调的是一种非功利、非刻意雕琢的诗歌境界。这里提到的“非神之灵”,意在说明诗歌的灵感和魅力并非源于某种刻意的策划或追求,而是自然而然地流淌于作品之中。正如“非机之微”所表达的,诗歌的精妙之处不在于技巧的运用,而是在于诗人对自然、情感和宇宙的深层洞察与感悟。

### 如同白云与清风

接下来,“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这一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飘逸诗歌的自由和轻盈。在这里,白云和清风象征着诗歌中的自然元素和情感的流动,它们自由自在,不受拘束,随风飘逸。这种比喻暗示了飘逸诗歌追求的是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及情感的真挚流露,而非形式上的约束和繁琐。

### 远引若至,临之已非

“远引若至,临之已非”这一句话描绘了一种微妙的意境。它意味着读者在想象中仿佛能接近或体验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或情感,但一旦真正接触到这些场景或情感本身,却又发现它们超出了原本的预期。这种现象体现了飘逸诗歌的深刻性和多维性,它能够让读者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但又总是在更深层次上超越了表面的感知。

### 少有道契,终与俗违

“少有道契,终与俗违”表明了飘逸诗歌与传统或世俗观念的某种差异。这里的“道契”指的是与道、真理或深奥哲理的契合,而“俗违”则意味着它不遵循通常的俗套或流行。这表明真正的飘逸之作往往能够引领风气,开启新的美学视野,与普遍的审美或认知模式形成对比,甚至引发思想的革命。

### 乱山高木,碧苔芳晖

最后一句“乱山高木,碧苔芳晖”,用自然景观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飘逸”这一主题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这里通过“乱山高木”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复杂,“碧苔芳晖”则赋予了这些景象以生命的色彩和活力。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诗歌所应具有的深邃、丰富和具有生命力的意境的直接描绘。

### 总结

综上所述,“飘逸”这则诗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境界——即与自然和谐、情感真挚、超越俗套的审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司空图对于诗歌艺术深邃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上,更体现在诗歌所激发的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和对世界的深刻思考上。

司空图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