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ǒng shǐ shī 。 chén gōng

咏史诗。陈宫

作者:胡曾 
yǒu yú lóng jià bù xī hái     kōng wěi xiāo sháo dòng hè jiān
有虞龙驾不西还   空委箫韶洞壑间
wú jì dé zhī líng qǐn chù     chóu yún zhǎng mǎn jiǔ yí shān
无计得知陵寝处   愁云长满九疑山

《咏史诗。陈宫》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咏史诗·陈宫》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内容主要反映了对古代帝王陈后主(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的感慨。下面我将逐段解释诗句的意思:

**有虞龙驾不西还,空委箫韶洞壑间,**

“有虞龙驾不西还”:这里采用了借代的手法,将“有虞”借指陈后主的前朝,即南朝宋,暗示陈后主曾是南朝宋的子民。然而“龙驾不西还”,意味着他并没有回到他原本的王位,即没有回到南朝宋,而是南渡至陈,成为了陈朝的皇帝。“空委箫韶洞壑间”:这里使用了“箫韶”象征音乐之美,暗指陈后主在南朝时的音乐天赋和华丽生活。然而如今,他却将这一切美好的回忆“委”(丢弃、遗忘)在了深山的洞壑之中,暗指他南渡后不再有往日的荣华和乐章。

**无计得知陵寝处,愁云长满九疑山。**

“无计得知陵寝处”:这里的“无计”意味着没有办法、无法找到,暗示了陈后主去世后,其陵寝所在位置已经难以找到,或者因为历史的变迁而被遗忘。这表达了对陈后主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一个帝王死后归宿无从知晓的遗憾。

“愁云长满九疑山”:诗句中“九疑山”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山脉,相传是舜帝葬地所在。此处借用“九疑山”来象征陈后主的陵寝所在地。诗句以“愁云长满”描绘出一片愁云密布的景象,象征着陈后主一生的哀愁与悲伤,以及其逝世后的哀悼与缅怀。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陈后主南渡后的命运和其最终归宿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物是人非的深深思考,以及对一个帝王在历史长河中失落感的感慨。

《咏史诗。陈宫》古诗词赏析:

胡曾的《咏史诗·陈宫》是一首咏史抒怀的诗作,通过描绘陈国的兴衰,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深层次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材与主题

该诗选取了陈国的历史作为题材,借由历史的变迁,探讨了权力更迭、英雄命运以及历史对个人和民族的深远影响。通过描述陈国的衰败与龙驾不西还的壮丽景象,以及对历史遗迹的追思,诗人表达了对往昔辉煌与当前落寞的对比思考,同时也寄托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英雄精神的赞美。

### 诗句解析

1. **“有虞龙驾不西还”**:这里用“有虞”代指陈国的衰败,暗示陈国的统治者未能像虞舜那样稳定天下,而是走向了灭亡。龙驾象征帝王的权力与尊贵,不西还则是对陈国不能像虞舜那样维持帝国长治久安的惋惜。

2. **“空委箫韶洞壑间”**:箫韶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用在这里象征陈国的辉煌文化与音乐艺术。空委在洞壑间,意味着这些艺术和文化的遗产在历史的变迁中被遗忘在幽深之处,无人欣赏和传承,表达了对文化遗失的遗憾。

3. **“无计得知陵寝处”**:此句通过“无计”表达了对历史遗迹位置的追寻无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不可逆性。同时,陵寝作为统治者灵魂的安息之所,暗示了权力的消逝和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

4. **“愁云长满九疑山”**:九疑山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与历史哀愁相关联。愁云满山,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阴郁,更隐喻了历史的沉重与悲哀。整体营造出一种哀伤而深沉的氛围,表达了对历史变迁、英雄命运的深切同情。

### 总体评价

胡曾的《咏史诗·陈宫》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不仅描绘了历史的壮丽与衰败,更深刻地探讨了权力、文化、历史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中充满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和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同时蕴含着对英雄精神的崇敬和对文化的深沉眷恋。这种深沉的历史反思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超越单纯历史叙述的深度,成为一首富有哲思的文学作品。

胡曾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