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ǒng shǐ shī 。 bù zhōu shān

咏史诗。不周山

作者:胡曾 
yuè wáng bīng bài yǐ shān qī     qǐ wàng quán shēng chū huì jī
越王兵败已山栖   岂望全生出会稽
hé shì fū chà wú yuǎn lǜ     gèng kāi luó wǎng fàng jīng ní
何事夫差无远虑   更开罗网放鲸鲵

《咏史诗。不周山》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咏史诗·不周山》由宋代诗人胡曾创作,是对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中关键人物——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进行的历史反思。以下是逐句解释:

1."越王兵败已山栖, 岂望全生出会稽," 这句话描述了越王勾践在兵败之后,被迫退居山中,寄希望于日后有机会卷土重来,不料越国的命运竟与会稽山息息相关。

2."何事夫差无远虑, 更开罗网放鲸鲵" 这句话讽刺了吴王夫差没有深谋远虑,最终做出了放虎归山(比喻把潜在的威胁释放出去)的决策。其中,“鲸鲵”在古代比喻巨大的危险或祸害,这里特指越王勾践及其可能对吴国带来的威胁。通过这句话,作者表达了对夫差决策的批评,认为他的决策导致了吴国的最终覆灭。

整首诗以历史故事为背景,通过对比勾践和夫差的决策,表达了作者对于“以史为鉴”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能妥善处理内部和外部威胁的领导者的批判。

《咏史诗。不周山》古诗词赏析:

胡曾的《咏史诗·不周山》是一首以历史典故为题材的诗作,通过对古代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战争的回顾,抒发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反思。诗中寓含着深邃的历史哲理,通过描绘历史事件的细节,反映了作者对人性、权力与命运的洞察。

首句“越王兵败已山栖,岂望全生出会稽”描绘了越王勾践在兵败后退居山林,放弃了再次争夺王位的想法,暗示了战争带来的彻底失败。这句诗凸显了勾践的无奈和对生命安全的渴望,也预示了他日后卧薪尝胆、报仇雪恨的决心。

接下来的“何事夫差无远虑,更开罗网放鲸鲵”则是对吴王夫差决策的质疑。在打败越国后,夫差放过了勾践,这一决定被视为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失误,导致了后来吴国的覆灭。这里的“鲸鲵”借指勾践,暗示了夫差的这一决策犹如放虎归山,最终害人害己。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表达了对权力、命运与决策后果的深刻思考。它不仅赞美了勾践的智慧和毅力,也批判了夫差的短视与轻敌,提醒人们在权力与决策中要深思熟虑,以免重蹈覆辙。诗中蕴含的哲理,对于后人理解历史、反思人性以及指导现实生活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胡曾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