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ǒng shǐ shī 。 pān yú

咏史诗。番禺

作者:胡曾 
shí lēi tóng nián yǒu zhàn jī     luò yáng cháng xiào yǐ mén shí
石勒童年有战机   洛阳长啸倚门时
jìn cháo bú shì wáng yí fǔ     dà zhì hé yóu de yù zhī
晋朝不是王夷甫   大智何由得预知

《咏史诗。番禺》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诗,作者胡曾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下面是逐句解释:

1. **石勒童年有战机,洛阳长啸倚门时,**
- **石勒**:十六国时期胡夏的开国皇帝,以其勇猛和智慧著称。
- **童年有战机**:暗示石勒在年幼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洞察力和战略眼光,为未来的成就埋下了伏笔。
- **洛阳长啸倚门时**:描述石勒在年少时,可能是在流亡或受挫之时,于洛阳(东晋的首都)发出激昂的长啸,依靠在门边思考,表达了他的志向和不甘于现状的决心。

2. **晋朝不是王夷甫,**
- **晋朝**:指中国历史上西晋和东晋两个朝代的总称,这两个时期都在面临内乱和外敌的威胁。
- **王夷甫**:即王衍,西晋时期的大臣,以虚浮空谈著称,被称为“清谈宰相”。在这里,用“王夷甫”暗指晋朝的统治者或大臣们缺乏远见和实际行动。

3. **大智何由得预知,**
- **大智**:这里指的是具有远见卓识、能洞察全局的人,可能是指石勒本人。
- **何由得预知**:表达了对于大智之人如何能预见到未来的困惑和感慨。意在探讨为何石勒这样的英雄能洞察历史的走向,而其时的统治者却未能。

整首诗通过石勒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中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时代背景下统治者决策的反思,暗示了个人的智慧和行动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当时统治者缺乏远见表示了遗憾和批判。

《咏史诗。番禺》古诗词赏析:

胡曾的《咏史诗》系列是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咏叹来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评价。在《咏史诗·番禺》这首诗中,作者选取了石勒这一历史人物作为重点描绘的对象,通过石勒的童年经历和他对历史的影响,表达了对历史进程的反思。

首句“石勒童年有战机”点出了石勒成长时期的智慧与策略。通过“战机”一词,暗示了石勒在幼年时期就已经展现出了不同于常人的智谋和洞察力,为他后来成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皇帝埋下了伏笔。

第二句“洛阳长啸倚门时”,用“长啸”描绘了石勒在洛阳面对局势时的豪迈与坚定,同时“倚门”这一细节则表明了他对于外部世界的不屑一顾,显示了其自信心和决断力。

接下来的“晋朝不是王夷甫”,将石勒与东晋末年的名士王夷甫相对比。王夷甫在历史上以其“清谈”的著称,诗中暗含了对晋朝朝政腐败和缺乏远见的批判。石勒之所以能够成功,或许是因为他并非像王夷甫那样沉浸于空谈,而是采取了实际行动来应对复杂的政治局面。

最后一句“大智何由得预知”则表达了对于智慧如何预见未来变化的思考。通过对石勒的描述,诗人暗示了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对未来的预见,而在于对当前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果断行动。这种智慧体现在面对挑战时的灵活应变和远见卓识,而非仅仅是理论上的空谈。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石勒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他的智慧与战略,还反思了历史进程中的智慧与行动的关系,以及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不同智慧表现。通过对比王夷甫等历史人物,胡曾诗中传达出对历史的深刻见解和对智慧的不同理解。

胡曾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