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ǒng shǐ shī 。 guǎng wǔ shān
咏史诗。广武山
cǐ shuǐ suī fēi yǔ záo kāi fèi qiū shān xià zhòng yíng huí |
此水虽非禹凿开 废丘山下重萦回 |
mò yán zhǐ jiě dōng liú qù céng shǐ zhāng hán zì shā lái |
莫言只解东流去 曾使章邯自杀来 |
《咏史诗。广武山》古诗词释义:
作者胡曾的这首《咏史诗。广武山》是对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特定事件的回顾,通过广武山这一地理符号,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下面逐段解释每一句的含义:
1. **此水虽非禹凿开**:这一句通过“禹凿开”这一典故,暗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治水传说——大禹治水,这是古代中国英雄传说中非常著名的一部分。这里使用“禹凿开”来形容广武山的河流,点明了这条河流的历史与文化意义,但同时也明确指出并非大禹直接开凿,而是自然形成的。
2. **废丘山下重萦回**:这里“废丘山”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个重要山丘,因为“废”字暗示了其曾经的辉煌或用途,但已经废弃或失去了原来的地位。这句话描绘了广武山下的河流在山丘之间曲折蜿蜒的景象,同时也隐喻了历史的变迁和兴衰。
3. **莫言只解东流去**:此句采用反问形式,暗示人们不应只看到事物表面的单向性——如水流东去,而忽视了其中蕴含的复杂性和变化性。这里流露出一种历史的循环观,即事物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有周期性的,充满了起起落落。
4. **曾使章邯自杀来**:提到“章邯自杀”这一历史事件,暗示了广武山与历史上的重大冲突或转折点相关。章邯是秦朝末年的将领,在历史上以反叛秦朝而闻名,与广武山的故事可能有关于他最终选择自杀的记载。这一句强调了广武山背后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人物命运的悲壮与复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广武山这一地理象征,寓言了历史的变迁、循环与人与自然、历史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历史的深远影响以及对于过去的深沉反思。
《咏史诗。广武山》古诗词赏析:
胡曾的《咏史诗·广武山》是一首怀古诗,通过对广武山及其与历史事件的联系,抒发了对历史变迁与英雄末路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解读
“广武山”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南部,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点,与诸多历史事件有关。广武山见证了秦末汉初的风云变幻,特别是楚汉争霸时期,诸多关键战役的发生地。胡曾选择“广武山”作为题材,旨在通过这首诗回顾历史,表达对过去的追忆与反思。
### 诗句解析
1. **首句“此水虽非禹凿开, 废丘山下重萦回”**:首句一反历史的陈词滥调,以“此水”象征历史的长河,暗示历史的流动并非静止不变的。它不直接提及广武山的历史事件,而是通过“非禹凿开”这一叙述,引出了历史的古老与广义。废丘山下“重萦回”则描绘了历史的波折与复杂性,如同山间蜿蜒的水流,充满了曲折和变化。
2. **次句“莫言只解东流去, 曾使章邯自杀来”**:这句诗直接点名广武山与历史事件的关联。章邯是秦朝的将军,在秦末楚汉争霸中,广武山成为他自杀的地点。作者用“莫言只解东流去”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历史进程的深层思考。这句话暗示了历史的流动并非单纯向前,它蕴含着因果循环,有时甚至会导致悲剧性的结局。通过“曾使章邯自杀来”这一叙述,作者强调了广武山作为历史见证者的重要性,以及它承载的深重历史意义。
### 总体情感与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绘广武山与历史的联系,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深刻洞察。它不仅回顾了历史的沧桑,也反思了历史进程中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通过“此水”与“废丘山下”等自然意象的运用,作者以自然界的不变(水的流动)来对比历史的变换,寓意深刻。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与对英雄末路的感慨,同时也提醒后人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时保持谦逊与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