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ǒng shǐ shī 。 sì hào miào

咏史诗。四皓庙

作者:胡曾 
lù rù gāo yáng gǎn lì shēng     féng shí cháng yī biàn lùn bīng
路入高阳感郦生   逢时长揖便论兵
zuì lián fú shì dōng yóu rì     xià jǐn qí wáng qī shí chéng
最怜伏轼东游日   下尽齐王七十城

《咏史诗。四皓庙》古诗词释义:

胡曾的这首《咏史诗·四皓庙》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对历史和命运的深刻理解。下面逐句解释:

1. **路入高阳感郦生**:这条路上走着的人,心中不禁感怀起郦生。这里提到的“高阳”可能是指高阳乡,古人常以此代表出仕的起点或理想之地。“感郦生”是指回忆起郦生的功绩或他的遭遇,郦生是历史上一位善于游说的谋士。

2. **逢时长揖便论兵**:在合适的时代,他以恭敬的礼节开始讨论军事策略。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历史人物在合适时机展现出的才能和决心,用“长揖”表示尊敬,同时又表明了他作为军事谋略家的身份。

3. **最怜伏轼东游日**:最让人惋惜的是他东游时驾车的情景。这里的“伏轼”是指驾车时弯腰靠在车前横木上,是古代驾马车时的一种姿势,用来控制车马速度。这句话用“最怜”表达对某个历史时刻的深情惋惜,可能是感叹这位历史人物在东游时的风采或是他的某种遗憾。

4. **下尽齐王七十城**:他所到之处,几乎将齐王的七十个城市都收入囊中。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这位历史人物的卓越功绩,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影响力。这里的“下”字有征服、占领的意思,暗示了他在军事上的巨大成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历史人物(可能是古代的谋士或将军)在不同阶段的活动,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智慧与勇气的敬佩,以及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咏史诗。四皓庙》古诗词赏析:

胡曾的这首《咏史诗·四皓庙》是一首以历史人物张良(后世尊称其为“四皓”)为主角的古诗,通过这首诗,胡曾以史为镜,借古讽今,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思与评价。

首句“路入高阳感郦生”,借用汉初谋士郦食其的故事,引出张良。郦食其因感于张良的智谋和远见,选择与之为伍,这句诗暗示了张良卓越的识人和用人之智。而“感”字则流露出作者对张良慧眼识人的赞叹之情。

“逢时长揖便论兵”,描述了张良在适当的时候,恭敬地向刘邦行礼之后,就主动提出军事战略的建议。这既表现了张良的时机把握能力,也体现了他敏锐的军事洞察力。作者通过这一句话,赞扬了张良在关键时刻为汉室立下的巨大功劳。

“最怜伏轼东游日,下尽齐王七十城”,这里的“伏轼”是形容张良在东游时,乘着车子,面对齐王的七十余城,能够果断决策,采取行动。这句话既是对张良智勇双全的赞美,也是对其在历史关键时刻,能够力挽狂澜,实现统一事业的肯定。通过“最怜”二字,作者表达了对张良英勇智慧的深厚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良历史事迹的描绘,展现了他在汉朝建立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也借古喻今,可能暗含着对当时或后世某段历史的反思和启示。胡曾以精练的语言,勾勒出历史人物的光辉形象,不仅提升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也增加了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和理解。

胡曾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