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ǒng shǐ shī 。 rú xū qiáo

咏史诗。濡须桥

作者:胡曾 
cháng ān chéng wài bái yún qiū     xiāo suǒ bēi fēng bà shuǐ liú
长安城外白云秋   萧索悲风灞水流
yīn xiǎng hàn cháo lí luàn rì     zhòng xuān cóng cǐ xiàng jīng zhōu
因想汉朝离乱日   仲宣从此向荆州

《咏史诗。濡须桥》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胡曾创作的《咏史诗》之一,名为“濡须桥”。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感慨和对人物命运的思考。下面是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 长安城外白云秋,萧索悲风灞水流,
- **长安城外白云秋**: 描述的是长安城外在秋季的景象,天空中飘着白云,画面显得既广阔又空旷。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象征着国家的中心和繁荣,而秋季的白云预示着即将来临的萧瑟和冷清。
- **萧索悲风灞水流**: “萧索”形容景象的荒凉,“悲风”则是哀伤的风,这里的风不仅指自然界的风,也象征着时代的变革和人物的哀叹。“灞水”是位于长安城附近的一条河流,流经历史的变迁,这里的“水流”暗指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整句描绘了长安城外秋风萧瑟、河流不息的凄凉画面,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无情。

### 因想汉朝离乱日,仲宣从此向荆州,
- **因想汉朝离乱日**: “因想”表示诗人联想到了汉朝的动荡时期,这里“离乱日”特指汉朝末年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内乱的日子,暗示了国家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
- **仲宣从此向荆州**: “仲宣”指的是东汉末年的诗人王粲,字仲宣。诗句中说“仲宣从此向荆州”,指的是王粲在汉末战乱中逃难,最终投奔荆州,找到了暂时的避难所。荆州在当时的地理位置相当于现在的湖北一带,这里指代了一个相对稳定或有机会的避难之地。

###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城外秋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汉朝末年动荡历史的联想,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在乱世中寻求避难之所的无奈和希望。同时,诗中对王粲这一历史人物的提及,暗示了在乱世中人们为了生存和寻找安定,不得不作出各种选择和牺牲。

《咏史诗。濡须桥》古诗词赏析:

胡曾的《咏史诗·濡须桥》是通过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追忆,表达了一种对历史变迁、人事兴衰的深刻思考。此诗标题中的“濡须桥”是位于中国江南的一座古桥,它不仅连接了地理上的两处空间,也承载着历史的重量,成为了诗中缅怀古人与反思时代的载体。

首句“长安城外白云秋,萧索悲风灞水流”,运用了典型的古典意象描绘出一幅秋日傍晚的长安城外景色。白云飘渺,秋风萧瑟,水流潺潺,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哀愁的氛围。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象征着繁华与权力,但这里的描绘却给人一种远离尘嚣、寂寥无常的感觉。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状态的隐喻,寓意着即使在繁华的表象下,也蕴含着不可言说的忧伤与无奈。

接着,“因想汉朝离乱日,仲宣从此向荆州”,这句诗进一步将读者的思绪带入历史的深处。王粲,字仲宣,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故事往往与乱世相联。这里提到王粲离开长安,前往荆州,不仅体现了个人命运的转折,也象征着时代的动荡与人物的漂泊。通过王粲这一历史人物的迁徙,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同时,也蕴含了对个人与时代之间关系的反思,即在大历史的洪流中,个人的命运往往难以自主,只能随波逐流。

整首诗以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追溯,抒发了对历史沧桑、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蕴含着对当下与未来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胡曾巧妙地构建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对话空间,让读者在历史与现实、个人与时代的交织中,感受到一种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胡曾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