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ǒng shǐ shī 。 yù zhōu

咏史诗。豫州

作者:胡曾 
tú xiàng rú xū yù shòu xiáng     yīng xióng cái lüè dú wú shuāng
徒向濡须欲受降   英雄才略独无双
tiān xīn bù yǔ jīn líng biàn     gāo bù hé yóu de dù jiāng
天心不与金陵便   高步何由得渡江

《咏史诗。豫州》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胡曾创作的一首咏史诗,名为《咏史诗·豫州》。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沉思考和对其命运的感慨。以下是逐段解释:

### 徒向濡须欲受降, 英雄才略独无双,

这段话意思是:尽管他试图向濡须这个地方寻求投降的机会,但他的才能和谋略却是独一无二的。这句话通过描述一位历史人物试图通过某种方式(可能是在濡须的战场)寻求和解或投降,但同时也强调了他的才能和智谋无人能及,表达了对这位人物出众才能的敬佩和对命运转折的无奈。

### 天心不与金陵便, 高步何由得渡江

这两句话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天心不与金陵便",意指上天似乎并不愿意让他得到金陵(可能指的是当时的某个政治权力中心或者目标地)的机遇或机会。"高步何由得渡江",则表达了一种无奈的语气,暗示这位历史人物即使有很高的才能和野心,也因为某种原因(比如上天的不允或者外部不可抗力)无法实现渡过江河(可能象征着通往权力、胜利或实现目标的路)的行动。这两句共同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反思和对命运不可逆转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视角,探讨了个人才能与命运的复杂关系,以及历史事件背后人物的复杂心理和命运的无奈。

《咏史诗。豫州》古诗词赏析:

胡曾的《咏史诗·豫州》这首诗,以史为鉴,以诗传情,深刻地分析了历史人物曹操在历史关键时刻的决策与命运,同时蕴含着深沉的历史哲学和人生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题解析:
“咏史诗”是古代文学中一种以史实为题材的诗歌形式,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描绘与评价,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豫州”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名,此处特指三国时期的豫州之地,与曹操的军事活动相关。诗题“咏史诗·豫州”指向的是曹操在豫州地区的军事行动和决策。

### 诗句解析:
1. **“徒向濡须欲受降”**:这一句描绘了曹操在濡须(古代地名)欲接受降服的场景。濡须曾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军事据点,曹操在此有攻取企图,但并未实现,这里的“徒”字表现出了一种徒劳无功的意味。

2. **“英雄才略独无双”**:这句是对曹操个人才能和策略的高度评价。曹操(字孟德,后改名为操)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其智谋、胆略在当时无出其右。这里的“无双”强调了曹操在英雄人物中的独特地位和卓越才能。

3. **“天心不与金陵便”**:这一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天心”比喻为命运或天意,暗示了曹操未能轻易取得胜利,与金陵(今南京)的迅速统一有所阻碍。金陵作为东吴的都城,对曹操来说是战略上的重要目标,但未能如愿以偿,暗示了历史进程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

4. **“高步何由得渡江”**:这句是全诗的高潮,充满了无奈和感慨。通过设问的形式,表达了即使拥有卓越的才能和策略,也无法轻易改变历史进程的无奈。渡江隐喻了曹操对金陵的征服企图,而“高步”可能象征着曹操的决心和行动,但最终“何由得渡江”则反映了现实的局限性和历史的不可逆性。

### 总体赏析:
胡曾的《咏史诗·豫州》不仅再现了历史人物曹操的光辉与遗憾,更深刻地探讨了个人能力与历史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中既有对英雄事迹的赞美,也蕴含了对命运不可逆转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进程独特而深刻的洞察。通过这种反思,诗人在某种程度上也表达了对当下乃至未来的警示:即便才华横溢,也无法超越历史和命运的轨迹。

胡曾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