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ù dú liú

宿独留

作者:唐彦谦 
xī rù tóng guān lù     hé shí gèng hé zān
西入潼关路   何时更盍簪
nián lái rén shì gǎi     lǎo qù bìn máo qīn
年来人事改   老去鬓毛侵
huā rǎn lí yán lèi     kuí qīng bào guó xīn
花染离筵泪   葵倾报国心
lóng tán qiān chǐ shuǐ     bù shì bié qíng shēn
龙潭千尺水   不似别情深

《宿独留》古诗词释义:

### 逐段解释诗词意思:

**西入潼关路, 何时更盍簪,**
- **西入潼关路**:诗人从东向西进入了潼关,这句描述了行进的方向和地点。
- **何时更盍簪**:盍簪,原指会面时整理好帽子以示尊重。这里用来表达希望再次聚会的心情,即何时能再次与朋友相聚。

**年来人事改, 老去鬓毛侵,**
- **年来人事改**:指一年又一年,人事发生了变化,可以理解为世事变迁,人来人往。
- **老去鬓毛侵**:随着年龄的增长,鬓发逐渐变白,表达了一种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感觉。

**花染离筵泪, 葵倾报国心,**
- **花染离筵泪**:在离别的宴会上,泪水如同花瓣一般洒落,形容离别的悲伤。
- **葵倾报国心**:葵,向日葵,常用来象征忠诚和向上的品质。这里表达的是对国家的忠诚和报效之心。

**龙潭千尺水, 不似别情深,**
- **龙潭千尺水**:龙潭,传说中的深水潭,这里用来形容水深,象征深远的感情。
- **不似别情深**:即便是龙潭中的千尺深水,也比不上离别之情的深厚。这句话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内心的感情,表达了离别之情的深沉与复杂。

### 总体分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诗人西行至潼关时,对过往人事变迁、个人衰老以及离别之情的感慨。诗中既有对时光流逝、人事更迭的感叹,也有对相聚之难得和离别之深情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忠诚与个人情感的深沉之情。

《宿独留》古诗词赏析:

唐彦谦的这首《宿独留》以深沉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离别感伤与人生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 离别之情与时间的流逝
诗的开篇“西入潼关路,何时更盍簪”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相聚的渴望。这里,“西入潼关路”暗指离别,而“何时更盍簪”则是期盼再次相聚,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忧虑。

### 人事与生命的变化
“年来人事改,老去鬓毛侵”这两句,通过“人事改”和“老去”等词汇,反映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人生的变化。这里,“人事改”意味着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的变迁,“老去”则是生命自然规律的体现,两者共同描绘了岁月流转、世事变迁的主题。

### 情感寄托与理想追求
“花染离筵泪,葵倾报国心”则分别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理想。前一句“花染离筵泪”形象地描绘了离别时的感伤,花儿被离别的泪水染上,隐喻了情感的深厚与离别的痛苦。后一句“葵倾报国心”则展示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报国的志向,以葵花向阳的比喻,表达了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 自然景象的象征意义
“龙潭千尺水,不似别情深”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以自然景观的深邃与辽阔来比喻人内心的离别之情,反差强烈,凸显了离别之痛的深沉与复杂。龙潭之水的千尺深邃,看似广阔无垠,但与人内心的离别之痛相比,显得渺小而无法比拟,暗示了离别之情的深刻与难以言喻。

综上所述,唐彦谦的《宿独留》以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象,描绘了离别之痛、人生变迁、情感寄托与理想追求等多重主题,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生命思考。

唐彦谦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