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ǎo yuàn
小院
duǎn qiáng huāng pǔ sì wú lín liè huǒ fēi táo zhào dì chūn |
短墙荒圃四无邻 烈火绯桃照地春 |
zuò jiǔ hǎo fēng xiū yǎn mèi yè lái wēi yǔ yǐ zhān jīn |
坐久好风休掩袂 夜来微雨已沾巾 |
gǎn tóng sú tài qī qīng yǎn shì yǒu wēi cí dòng jiàng chún |
敢同俗态期青眼 似有微词动绛唇 |
jǐn rì gèng wú xiāng jǐng niàn cǐ shí hé bì jiàn qín rén |
尽日更无乡井念 此时何必见秦人 |
《小院》古诗词释义:
《小院》这首诗通过唐彦谦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富有情感和意境的小院景象。我们逐段解释诗中每一句的意思:
1. **短墙荒圃四无邻, 烈火绯桃照地春**。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小院,四周被荒芜的菜园环绕,仅有一堵短墙。春天来临,红色的桃花如同烈火一般燃烧在地面上,鲜艳夺目,仿佛给冷清的院落带来了一抹生机和温暖。
2. **坐久好风休掩袂, 夜来微雨已沾巾**。作者长时间坐在院中,感受到轻柔的春风,渐渐地,他不用再因为担心风大而掩袖,享受着自然的舒适。到了夜晚,下起了细雨,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襟,但似乎并不让人感觉寒冷,反而增添了一丝宁静和湿润的春意。
3. **敢同俗态期青眼, 似有微词动绛唇**。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愿意与世俗的常态交往,更希望得到那些不轻易流露赞许的“青眼”。同时,诗人似乎在心中有着微词,可能是对于世俗的不满,或是对于某些人、事的批评,但通过“绛唇”(红色的嘴唇,象征热情或怒气)暗示出来,表达得更为含蓄和内敛。
4. **尽日更无乡井念, 此时何必见秦人**。诗人在这充满春意的小院中,一整天都沉浸在自然和宁静中,不再思念家乡,也不再渴望与远方的故人相会。在这样的时刻,他甚至不需要与别人交谈,因为他已经与自然、与此时此刻的环境融为一体,享受着当下的一切。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反映了他在世俗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
《小院》古诗词赏析:
唐彦谦的《小院》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而又略带荒凉的庭院景象,通过对小院的环境、氛围以及诗人内心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
首句“短墙荒圃四无邻”,点明了小院的位置和环境。短墙围合,荒圃相伴,四周空无一人,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暗示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远离纷扰的世界观。
第二句“烈火绯桃照地春”则是对小院内春景的生动描绘。绯桃怒放,如同烈火般燃烧在地面上,给整个庭院带来勃勃生机。在这里,绯桃不仅象征了春的生机与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炽热与激情。
接下来的“坐久好风休掩袂”,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情趣。面对好风,诗人并未急于遮掩衣袂,似乎在享受自然之风的轻拂,体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夜来微雨已沾巾”则描绘了一种夜晚细雨轻落的场景。微雨轻拂,诗人却因静谧而心生凉意,这既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体现出诗人对于宁静、清新的自然环境的深深喜爱。
“敢同俗态期青眼,似有微词动绛唇”表达的是诗人与世俗之间的态度。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期待着能有知音理解他的内心,展现出一种孤高自许、不随波逐流的个性。
“尽日更无乡井念,此时何必见秦人”则是诗人精神世界的自我投射。在他心中,故乡的思念早已淡去,此时的他更愿意沉浸在眼前的宁静世界中,而不是与外界的纷扰产生联系,体现了诗人对心灵深处的追求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唐彦谦的《小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清雅的庭院画面,结合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歌颂,也是诗人个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